“大帅宣布北伐,全军振奋,正是出征良机。若耽搁两个月,全军将士恐不能维持这样的劲头,届时贸然出兵,恐有不妥。”陈永华回复道。

“依你之见,何时出征为妥?”

“至少,再提前一个月……”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筹备过程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本帅事先请教过郑泰等户官,依其计算,此次北伐的筹备再迅速,也要两个月。须知欲速则不达。”

“此言在理,难就难在,怎样维持我军士气两个月不减……”陈永华双目发光,似乎想发表己见,又顾忌身份。他刚上任参军,第一次列席如此重要的会议,难免紧张。

郑成功朗声大笑,想缓解对方的顾虑:“你说该如何维持,莫非要以战备战吗?”

“不失为可行之法……”陈永华窘迫地低下头,他还没想出具体的策略。

郑成功笑罢,忽地神色一顿。以战备战,还真可行!正如陈永华所言,要维持军队士气在两月内不减谈何容易,但其间若有战事,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郑成功心里有了计较,立刻道:“甚好,那便以战备战,传令下去,克日攻打南洋!”

“南洋?”诸将无不诧异,台下一片哗然。

在郑军眼里,以根据地厦门、金门为界,以北是“北洋”,以南便是“南洋”。计划于两个月后进行的北伐,伐的便是北洋。北伐在即,竟要反向入侵南洋,这让众将如何不迟疑?

福建海域确实是郑家地盘,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其他势力。然而还是有一股反抗势力,总是趁郑家防守空虚时进犯,而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头目名叫许龙。

郑军为何会容忍许龙的势力至今呢?一来,许龙势力只是趁乱摸些便宜,无甚大害。二来,许龙的老巢在地势复杂的厦门南面海域,不易强攻;倒不是说它固若金汤,只不过必须施以重兵。贼寇罢了,犯不上兴师动众。故而,郑军一直没把许龙之患放在眼里,任其危害一方。

从前有二十万雄师坐镇金厦,许龙自然不敢来自寻死路。但若大军出征北伐,后方空虚,许龙岂不是要兴风作浪?既如此,何不趁此机会,将其斩草除根?一来能确保后方安全,二来能维持士气,可谓一举两得。

“进军南洋,歼灭许龙一伙。”郑芝龙说道。

“噢,这倒可行。”

“好计策,一石二鸟!”

众将释然。若换在平时,出兵讨伐许龙或许劳民伤财,但此时,这的确是一道妙计。

“不仅如此,本帅要亲自上阵指挥!”郑成功再次语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