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的追杀部队乘快船轻装南下,兵临海门城,刘进忠及其党羽仓皇出逃,朝黄岩方向逃了。追杀部队谨遵国姓爷军令,不敢深追,原路折返。经此一事,郑成功一举铲除了军中最大的隐患。

刘进忠可谓是叛将史上的纪录保持者。此人出生于辽东辽阳,原是明军将校,后随上属马得功降清,镇守澄海县。郑军攻澄海,他开城投降,随郑军北伐。羊山海难后,他在郑军中煽动军心,随后再次叛逃降清,从属三藩之一的耿精忠。清初年,“三藩之乱”爆发,他再度高举反清旗帜。清军压境,镇守潮州的他毫无抵抗地开城投降,三度降清。这还没完,清朝任命他为潮州总兵,怎料他又生反意。但这次他就没这么走运了。经人告发,他最终被处以磔刑。

这告发究竟是真是假,如今已无法考证。或许,清廷只是不想留这祸患在世上,找说辞把他处理了。

挤出了刘进忠这股“恶脓”,郑军的士气焕然一新,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远征军这样的大部队屈居在舟山,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郑成功想出了解决之策,他命全军分散各地,但要保证能一声号令下迅速集结。还有一点,各部队无论身在何处,须谨记郑军必要东山再起。全军当全力履行八字职责:养兵、派饷、造船、制器。执行这八字事宜大可不必集合一处,分头行动更加妥当。

郑成功选择磐石卫作为自己的驻扎地,甚至决定之时,此处还是清军领地。要将此地据为己有,必须动干戈。郑成功要求各部在休养期间尽量避战,但这一战是例外。

所谓的“卫”,指的是军事驻地。明朝在浙江设有十六卫,清初,清朝原班不动地照搬了明朝的军制。磐石卫地处温州东面,扼瓯江江口,其职责是镇守以温州为首的木材产地。

郑军要东山再起,第一要务便是造船。要造船,木材不可或缺,所以他们必须要攻下磐石卫。

磐石卫顽强抵抗,但不敌郑军,于十一月初七陷落。这一战,给郑军的造船工作提供了巨大保障。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远征军的军备甚至比出征时还要充实。但林统云嘴上仍挂着那句担忧:“比起战船、武器,统帅之心境才是制胜关键。”

正如他所言,郑成功的心境出了点问题,或者说,他心里的那根弦绷得太紧了,长久以往如何了得。

所幸,磐石卫周边的景致不亚于普陀山,且不似后者那般遍地寺院僧房、人满为患,郑成功的创作灵感终于在此开花结果,这也说明他那紧绷的心弦多少舒缓了些。

黄叶古祠里,秋风寒殿开;

沉沉松柏老,瞑瞑鸟飞回。

碑帖空埋地,社阶尽杂苔;

此地人到少,尘世尚堪哀。

“终于能下笔了?”林统云看着郑成功写下一笔一画。对方已不知多久没动笔的雅致了。

“忽然有了些诗兴罢了。”郑成功满意地笑道。

“就是这兴致价值千金。比起苦吟伏案,这种灵光乍现更是难能可贵。”林统云笑道。

此时此刻,两人正置身于瓯江边的群山之中,磐石卫有传令官来报:“磐石卫有客造访,找统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