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绞尽脑汁,想让体系脱胎换骨,仍难免有不适合实战的地方。所以出征前,必须组织无数次的实战演练。四月十九,远征军盼来了北上的顺风,从磐石卫再度启程北伐。

这次北伐的第一个目标是定关炮城,即镇海,以及甬江上游的宁波港。耐人寻味的是,北伐军上回北上途经这两处时,都选择了视而不见。这次之所以一反常态,理由有二,其一是攻略这两处不必担心腹背受敌,其二,郑成功须通过几场小战役,检验军队实力,也可以说是练兵。

“这回是否要祈求神明?”林统云问道。

郑成功坚决地摇头道:“不求,去年的羊山海难绝非神明所致。海上风雨无常,岂是我等凡人能左右的?”

一旁的中提督甘辉奉劝道:“祭天不为其他,权当鼓舞全军士气,还望大帅三思。”

“视情况再做定夺吧。”郑成功犹豫片刻,还是妥协了。如今的他不再像去年那般偏执,诗兴亦来得越发频繁,其中不乏传世佳作。

派出的斥候很快便带回了情报,宁波港驻有清军兵船约百艘。

“小试牛刀正合适,本藩要亲自统军上阵!”郑成功跃跃欲试,率亲卫军在梅山港登陆。

针对定海炮城这类傍海的据点,若正面从海上进攻,绝非用兵之道。此类城池仰仗有海洋天堑,对来自陆地的进攻会疏于防备。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进攻新加坡时就采取了陆军背后偷袭,而非在海上正面对抗。

梅山港在定关炮城的东南边,相距仅有两日路程。郑成功命全军背负干草、木柴,打算用火攻。三国时代,在奠定三分走势的官渡之战前,曹操阵营已开发了攻城重器“投石车”,又名“霹雳车”。凭此先进军械,曹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摧毁了袁绍军建在高处的楼橹[1]。

郑军的核心是水师。水上作战看中远程攻击,故郑成功开发了许多发射火矢、投掷重物的军械装置。郑成功率军绕道至定关炮城背后,用此类装置,将点燃的枯草、柴火投掷进城内。

城内瞬间火光冲天,清军守将无处可逃,只能乘船出海,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定关炮城不攻自破。郑军乘势继续逆甬江而上,剑指宁波港。

“长江不同于寻常河流,但防御之法大体相同,众将士应仔细研究当地的防御设施,万万不可轻视长江。看,那是‘混江龙’!”郑成功拿鞭头朝江面上指去,这做派不像在攻城略地,倒像在向将士传授战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