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离开崇明岛,正式踏进长江干流,郑成功再次召集干部,激励道:“崇明距南京虽远,各军不得懈怠!”
此言一来是告诫全军不能放松警惕,二来也是在宽将士之心。过崇明而不攻,士卒们难免会有腹背受敌的担忧。郑成功想让他们放心,言外之意就是:我军将以破竹之势直取南京,崇明小城之兵岂敢追击。即便真有胆量,也不过是自取灭亡。
郑成功一旦公开做出决定,便会义无反顾地贯彻到底,即便是林统云也无法劝阻。
“南京之战,已刻不容缓。”林统云叹道。
“正合我意,我就是要将全军逼入绝境,如此才能有破釜沉舟之效!”
“就不能给自己留一丝喘息之机吗?”
“不能,至少这一战刻不容缓。”
远征军于五月十九离开崇明岛,逆长江而上,六月初一抵达江阴城。狼山、刘家沙水域地形复杂,再加之天公不作美,行军耽搁了好些时日。熟悉长江水域的张煌言和引港都督李顺乘小船驶在舰队最前,一路丈量江水深浅。
江阴正好位于长江入海口和南京城的正中央,郑成功本想速攻下此地,奈何清军死守不出,竟迟迟无法攻陷。
“区区指尖之疾,怎能阻我大军!传令下去,停止攻城,继续北上!”
在郑成功眼里,若崇明是手足,那江阴就是区区五指。“五指”如此负隅抵抗,搅得郑成功不胜其烦。
离开江阴后,郑成功忽然记起一事,问林统云道:“朱舜水从军了吗?”
“朱舜水父子眼下在建威伯军中效力。”林统云答道。
“建威伯”是统率第二舰队的右提督马信。从厦门赶来的朱舜水、朱大咸父子在其麾下做事。
“怎不见他来拜见?”郑成功皱眉道。
但凡是加入远征军的干部,都必须拜访招讨大将军郑成功,获得其准允。他只记得林统云引荐了一位知名文人入伍,此人叫朱舜水,原效力于鲁王。但现在他连此人的面都未曾见过,这不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