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虎卫 陆魁
后提督 万礼
五军都督 张英
智武镇 蓝衍
护权镇 李泌
吏官 潘庚钟
除了上述几名大将,郑军还痛失杨标、魏其志、林世忠、洪复、张廷臣等军中栋梁。仓皇撤退途中,溺死于长江的将士便多达五千之众。据清军给朝廷的汇报,他们在江水里捞起了四千五百具尸首。遭遇如此惨痛的伤亡,远征军不得不原路沿长江南撤。
长江两岸的景致丝毫未变,但江上人的心境却翻天覆地。数日前,逆水北上的意气风发似是黄粱一梦,而今他们只得狼狈撤退,顺流而下。
无人知晓要退至何处,就连郑成功眼前也是一片茫然。就这样厚颜无耻地躲回厦门?届时又有何颜面见甘辉的家眷老小?若不回厦门,又能何去何从?
攻夺南京已成奢望,不妨占据长江一角,等待东山再起之机。若回了厦门,再想攻南京,又得经历一遍北伐的艰难险阻,更是无望。
“攻崇明!”郑成功强装振作。
地处现今上海对岸的崇明岛虽小了些,但勉强能容大军栖身。回想起来,前番途经崇明而不攻,属实为此次惨败埋下祸根。若当初采纳甘辉之言痛击崇明,哪里还有梁化凤那左右胜负的五千援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眼下若能夺下崇明,便等同于扼住长江之口,刃抵清军之咽喉。
八月初八,郑军舰队抵达崇明岛的湾口。八月十一,全军登陆,进攻崇明城。崇明守将梁化凤果然不负勇将之名,率兵顽强抵抗。郑军久攻难下,负责进攻城东北的正兵镇将领韩英战死。
面对固若金汤的崇明城,郑成功已束手无策。这时,幕僚上前告知有客来访:“军营外有一名自称陈方策的男子求见国姓爷,说是国姓爷的旧识,卫兵赶都赶不走。国姓爷是否认得他?”
“陈方策!他怎么来了!”郑成功眼里闪过一丝久违的喜悦。
这位昔日同窗好友是苏州人士,此时登门造访倒不稀奇。但听到这名字,郑成功脑海里浮现出了另一张温柔若水的娇颜——张少珠,南京旧院的艺伎,郑成功昔日的红颜知己。他返乡前,曾将佳人托付给好友。
“速速请来相见!”郑成功催促道。此时的郑成功无暇享受“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但他还是本能地召见了这位故知。
陈方策乍看上去是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实则心思之缜密非常人可比。早在崇祯帝自缢、福王登基南京之时,他便看透了南京朝廷的明争暗斗,不对其抱有期望。反观郑成功,他当时返乡前对南京政权还是有那么一丝不舍的。同是一腔热血无处宣泄的青年,在对人对事的慧眼上还是有差距的。
“南京已无望,你心中有大志,不如趁早返乡。”陈方策身为郑成功的挚友亲朋,理应挽留好友。可他非但没有挽留,还极力赞成。郑成功如今久攻崇明不下,心中迷茫,急需一位能看清天下形势的人为他指点迷津,陈方策来得正是时候。
“阿森,多年未见啊!”陈方策迈入帅帐,直呼好友的旧名。
“方策,你还是老模样!”昔日同窗久别重逢,两人热忱地紧握住对方的手。
“唉,恨苍天不助正义之师……”陈方策扼腕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