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开后,室内就仿佛灯光被调暗了一级亮度般,变得有些灰暗了起来。雨滴声,支配了整个房间。

图书室中书籍的味道,钻到了鼻子里。

虽然是已经习以为常的味道了,今天却让我感觉尤其不快,这是为什么呢?但是那不断落下的雨滴声,为我默默工作的这个安静场所,增添了几分色彩。

大家都沉默着,看得出,水越学姐也提不起精神来,也不知道大家是否都在因为手头复杂的工作而烦心。今天我们要准备在文化祭上贩卖二手书,这些书大多是学生或者老师捐赠的,我们在为其包书皮。图书委员们围坐在桌子边,费劲地为每一本书套上书皮。如果不习惯这种工作,的确需要集中注意力。在一连串复杂的工作中,只能听到偶尔的“啊,又弄坏了”“帮我一个忙”之类的小声交流。

对我来说,之前在书店帮忙时,我就很不擅长包书皮,不管怎么弄都会有空气进入,导致失败。我正在思考,如何单手按规定的做法完成,最后还是眼尖的水越学姐,说了句“给我吧”,便拿过了我正在包的一本硬皮书,用熟练的手法包上了书皮。

在桌子的中间,堆着像小山一样高的腰封。这都是因为,要在文化祭贩卖的书本,都要像那些被放在图书室书架上的书一样,包上书皮才行。柚木老师觉得,“这样比较好看”。然而在我看来,非要为书这种艺术品再添加多余的东西,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而为了像我们现在这样给书包上书皮,就必须把这些腰封再摘下来,这也是让我无法认同的行为。

越来越大的雨滴声落入耳中,我望着那座腰封堆成的小山。那些都是用来装饰书的言语的残骸。我们收集到的书,还是以小说居多。就书目来看,大部分都不是年轻人喜欢读的作家的书,大概都是学生家人读过的小说吧。而比较新的那种硬壳精装书也有几本,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高中生很少买这种书,哎,这种东西,捐来文化祭真的没问题吗?

我看着腰封上那些形形色色的话语,共同点还是挺多的。“一定会让你泪流满面”“最后一行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动到颤抖”,等等,大家好像都喜欢使用这样的宣传语。每个月我所看到的书店的展架上,也全都是诸如此类的话。应该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看到这样的东西吧。泪流满面,打动人心,感动不已。可是,我在心里想着,那又如何呢。我眺望着这些句子的残骸,产生了这样强烈的疑惑。就算泪流满面,就算打动人心,就算感动不已。

那又如何呢?

我们会为此而改变吗?我取过一本待包装的精装书,拿下了它的腰封,这样想着。同时我看了一眼腰封上的话。腰封的背面,还附有书店店员对此书大加称赞的评语:感动不已,心灵被打动了。那么,这些被打动的人,后来如何了呢?读完这本书之后,这些人发生了什么改变,还是只是一时的错觉而已呢?而将这本书捐赠过来的人又如何呢?就像这样,像丢弃一般把书捐出来,不是和读书这种行为本身本末倒置了吗?我们一边说着,那么喜欢这些文字,一边又在实际上,认为它们并无存在的价值。

这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不会被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