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转眼一过, 从仲春步入早秋。虽然说是秋天,但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去年的果晶脍今年依然受客人喜爱,江云琢磨了一个月, 又琢磨出冰豆花的吃法,用甜浆碎冰一浇,不出一个时辰便卖完了。
七月底,江氏食肆终于在城东开了分店。
新铺子有二层, 一层是大堂收银钱的地方,供普通百姓吃喝。第二层则是雅间, 有些自持身份的老爷妇人不爱和寻常百姓挤在一起,江云还特意请了两个弹唱说书的人。
把新铺子作为总店,平时睡觉仍然是在杨柳巷。两间小院自从买下来后,江云又找工匠重新翻修,虽然比不上大宅子气派,却秀丽好看。
院子中间做了月亮拱门, 里院是顾承武江云和两个孩子睡,建了小桥流水, 移栽了几颗杨柳在水池旁边。月亮门出去, 是原先的院子,张翠兰一个人睡,有时候吴水不回村里也留在这里睡。
张翠兰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 小院除了新做一个歇凉亭, 没什么变动。有时候满宝和意哥儿会跟着张翠兰一起睡,小两口的院子就清静不少。
张翠兰抱着满宝坐在大树下纳凉,问江云:“城东铺子又招了两个人?”她这几天都没过去,一是因为天气热不想动,二是因为满宝现在会翻身了, 没人看着不安全。
江云合上账册:“让竹哥儿挑了两个可靠的,都是本县人,以前做过十几年跑堂,经验足够。”他如今打理生意越来越得心应手,两个铺子管事跑堂加起来十几人,也不觉得管不过来。
林苑和田地,又再请了一个账房先生,只需每月把账本交给江云便是。
夏竹伶俐,学字算账都快,又认识很多老主顾。江云就让夏竹去新铺子当掌柜,手下一个账房四个跑堂两个弹唱说书的。身份不一样,自然月例也涨到五两银子,过年都有红包拿。
吴水学的慢一些,还不能自己做事。江云给老铺子请了一位管事,让吴水先跟着老管事学习。磕磕巴巴总算会打算盘了,勉强把月例涨到一两银子。
吴水知足,一两银子已经是村里许多哥儿都赚不到的。如今他靠着这点钱,能养活父亲爹爹和小妞,还能送娃娃去启蒙。
江云把账房送来的账本看过,又合计了老铺子的,如今账上的银钱来往,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刚忙完,听见满宝叫他。
“阿……跌,”满宝伸出手,口齿不清要江云抱。他现在会说一些简单的“父亲、阿爹、阿奶、哥哥”,只是说不清楚,一张嘴口水就流下来。
张翠兰也抱累了,这小子越来越沉。
“行了,让你小爹爹抱你。一刻不老实,也不知道像谁。”嘴上这么说,张翠兰心里有了结果,肯定不像云哥儿,云哥儿一直乖巧,多半是像他那父亲。
江云洗干净手,对满宝拍拍掌伸手:“走,阿爹带你出去玩,再接小哥哥下学。”
意哥儿六岁,虽然是被卖了当奴隶。但是江云几个月前4已经去官府销了奴籍,又登记在册,跟着自己一个姓,叫江如意。
镇上孩子六岁正是启蒙的年纪,江云把意哥儿也送去私塾,私塾的院长和柳夫子是好友,学院风气还不错。意哥儿上了几个月的学,平时在家总算敢开口多说几句话。
知了在树上鸣叫,给炎热的夏添了一丝燥意。这么热的天,江云也不敢给孩子穿太薄,往后背垫了一张帕子吸汗。
张翠兰拿把伞给他叮嘱着:“别走大街上,太阳还没落山,正毒辣的时候,小心中了暑气。昨天黄大夫医馆还来了一个中暑的孩子,好一顿折腾才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