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意从前见过李祁,那时候的李祁还不是大晋的皇帝,也不是大晋的太子,而是惠帝最疼爱的皇太孙。听闻惠帝为了方便亲自教导他,甚至让尚且年少的皇太孙和自己同住于福宁殿。
和那个受尽宠爱的小皇孙不一样,自小到大他只见过自己那所谓父皇寥寥几面。一直到二十岁那年,他被封为燕王。和其他皇子一样,这意味着他要离开金陵城,孤身前往自己的封地,也意味或许他往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妃。
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间他一直和母妃在深宫之中相依为命,母妃性格柔弱又不受宠,他深知往后她一个人在后宫之中过的会是什么日子。
他想求父皇准许母妃和自己一同前往封地。可谁知父皇根本不肯见他。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宫道上跪身将人拦住。
“想要什么东西就要凭自己的本事,跪在地上等待他人怜悯之人只能让人看到他的无能软弱,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李长意原本以为父皇在跟他说话,可当他抬头看到旁边轿撵上那个半大的少年的时候,马上明白过来父皇只是想用他这个无能之人教给小皇孙一些道理而已。
惠帝说罢离去,不见半分恻隐之心。
李祁抬手让人落轿,李长意还颓丧的跪在原地,看着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公子被婢女侍卫拥簇着向自己走来。
“你叫什么?”
“李长意。”
“那我该称您为一声皇叔。”李祁明明礼数周全,可奇怪的是李长意却并未从中感到半分亲近,他听到对方告诉自己:“爱敬尽于事亲,刑于四海,谓之天子之孝。昔日皇祖生母病重,皇祖便于床前亲自奉汤侍药三年之久。推己及人,若皇叔的母妃今日也不巧病重卧榻,皇祖忆及生母,兴许会体谅皇叔的一片孝心。”
李祁话尽于此,也不管李长意有没有听懂,与人颔首离去。
“冬日寒凉,皇叔不宜在此久跪。”
李祁的办法的确奏效,惠帝不仅准允了母妃和他同去封地,还将青州平原之地赐予他做封地。
他心愿已成,从此山遥水远,他和金陵城再无瓜葛。
直到多年以后,金陵传来消息,太上皇与先皇相继离世,而当年那个小皇孙已经成了大晋的新帝
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彷佛世事本该如此,可李长意偏偏觉得如哽在咽。
他依旧记得那日他低头跪在宫砖之上,他的父皇连看都不愿多看他一眼,留给他的只有无能二字。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哪里能受的了这样的羞辱,但他紧握拳头,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从那以后,无能之言仿若成了他此生的心障。尽管封地称王后他养兵数十万,屡立功绩,守一方天下,却依旧无法释怀在金陵的那二十年间被自己的父皇弃如敝履之耻。
大晋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大晋,没有将军府,没有惠帝,李祁也不过是一个被所谓君王之道教着,被护着长大,未经世事的小孩子罢了。而他也不再是从前那个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跪地求怜的皇子,他收复过梁川,打过西楚,将青州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乱世中的帝王是要用鲜血教,从尸骨中走出来的,或许父皇错了,李祁未必就比自己合适。
他并不是恨李祁,李祁帮了他,他一直对此心存感激。但他就是想要争一次,想要证明他并非父皇口中无能之辈,甚至比他悉心教导,寄予厚望的小皇孙更适合当大晋的皇帝。有朝一日他会让四境之内的所有国家都对大晋俯首称臣,他想让父皇看到是他曾经最不在意的那个儿子替他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心愿。
再次见到李祁的时候,李长意觉得对方几乎没怎么变。虽然有礼得体,却始终给人无法亲近的疏离之感。还有旁人不易察觉的,对方身上那种一出生就身处云端之人骨子里带的高傲。
御马场在后山北苑,李祁这日早早便命御马监选了几匹上好的马带过来。
他一袭玄色劲装,黑发被玉冠束起,眉目清朗。李祁也不摆什么帝王的威风,只是像寻常晚辈对长辈一样客客气气对燕王道,“御马之术我比不上皇叔,也不便直接替皇叔决定心意。”
李祁说着,御马监将几匹马带到了两人面前。
李祁出声询问;“有合皇叔心意的吗?”
燕王一眼看过去,最后目光落在了其中的一匹马上。细细看过之后赞叹道,“中间那只,毛色漂亮,四腿匀称有力,是匹好马。”
“皇叔好眼光。”李祁浅浅笑道,“逐风是当年胡人进贡的烈马,马是好马,就是难训,想当初我为了驯服它费了不少心力。”
“是吗?”青州旷野平原之地,那儿的人多擅骑术,燕王闻言反而来了兴致,“我倒想试试这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到底有多难驯服。”
燕王刚想上前,被李祁抬手拦了一下,劝道,“逐风性子太烈,不服管教,我怕伤了皇叔,不如皇叔还是重新选一匹吧。”
“能与不能。”燕王说:“总要试试才知道。”
李长意当然知道自己要做的是随时可以丢掉性命的事情,但总要试试才知道能与不能。大晋正统皇室出生的封王共二十位,能守住封地成一方势力的现在还有十二位。朝廷有意打压,他这些年暗地里一直和其中几位封王有私交来往,自然也清楚诸王对朝廷一直心存不满。实际上这次前往金陵之前,便有几位封王允诺过他,等他起兵之时,他们会先假意派兵勤王,等朝廷放松警惕之时再倒戈以向,与他一起攻下金陵。
青州处要塞之地,而他有兵马二十余万,一路南上,用不到一月的时间便能抵达金陵。
而这次金陵之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灭新帝之威,让诸王看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