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现在,牵复帝从自己的暗卫口中听到又是这三个人在背后散布谣言,他才对先前鸿薪王的话多信了几分。

既然已经确定了这三个人时常扰乱军心,牵复帝一开口就是要将人革职查办。

墨珣“告状”之前就已经想到过牵复帝的处理方式了,现在听到牵复帝这么说,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鸿薪王对牵复帝的做法自然是大加赞同,他早就想处置这三个人了。鸿薪王初到边关的时候,也是被这三个人刻意散布的谣言。

这三个人表面上对自己毕恭毕敬,实则阳奉阴违。

或许是因为父妃出身低的缘故,鸿薪王不是那种脾气很急的人,不论是发怒还是镇定都很克制,这也才能让那三个人活到现在……

鸿薪王还没将之前的事回忆完,就听到墨珣对牵复帝说了句,“皇上,臣以为此事可以从长计议。”

牵复帝、鸿薪王:……?

墨珣立刻将自己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在将三个都统革职之前,墨珣想要在军中同样散布传言。

之所以说传言,而不是谣言,是因为墨珣要散布的,正是之前鸿薪王对牵复帝所说的,那三个都统在玉门关怂恿老将开城迎敌的事。

当初那几个老将简直就像是狠狠地在鸿薪王脸上甩了几个巴掌——鸿薪王才刚下令紧闭城门,不应战,但他们却违抗军令,擅自率兵出城。

鸿薪王对那几个老将其实并没有多少同情,毕竟他拦也拦了,可对方偏生就觉得他是毛头小子,下了这么个“狗屁军令”丢尽了大周的颜面……不过后来,那几员老将丢了性命,鸿薪王除了让人为他们收尸之外,却也还是给牵复帝写奏折,为他们再申请额外的抚恤。

墨珣见牵复帝和鸿薪王沉默了下来,看他们的眼神,似乎正在思考是不是真的要这样多此一举。

“微臣以为,那如果皇上贸然撤了他们的职,凭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到时候,军中就会有其他不利于皇上的声音出现。”

墨珣觉得,这三个人就是在军队里呆的时间太长了,有了资历却一直没能往上升……他们本身跟姜伟平没有什么仇怨,跟墨珣也没有仇怨,但就是见不得像墨珣、姜伟平、鸿薪王这样的年轻人爬得高。

然而,他们不过是区区的小都统,奈何不了鸿薪王,但却可以怂恿着别的老将跟鸿薪王对着干……

先前,姜伟平同墨珣说起这三个人的时候,自然是恨得牙痒痒的,但如果当面遇上,那还是会客客气气的。

墨珣不禁想起当初还在建州官学的时候,姜伟平真的就跟个愣头青似的,听说他厉害就追上来要跟他比试,也不想想那个时候墨珣才几岁……

一开始,墨珣以为,那三人会针对姜伟平,只因为姜伟平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后来从姜伟平口中得知这三个人竟然还去怂恿了几个老将跟鸿薪王对着干……摆明了就是脑子不正常,心里不平衡,闲着没事干了。

初时,墨珣以为自己在军中不会碍了谁的眼,毕竟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牵复帝根本就没有要让墨珣留任军中、转成武职的打算。

否则的话,当初墨珣因军功而升职,升的就不该是翰林院的侍读,而是军中的一个什么职位了。

再加上,墨珣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的,在军中应该很混得开,结果万万没想到……碰到了几个眼歪嘴斜的。

真有本事就到战场去挣军功,努力升职,有这个闲工夫怎么就不想着怎么搞垮雅砻?就知道窝里横,算什么汉子!

牵复帝倒是不怕军中产生对自己不利的流言,据暗卫查探到的消息来看,这三个人本来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而他们所谓的心腹更是墙头草。如果牵复帝真的要将三人革职查办,有的是法子让他们的心腹出来“作证”。

不过,墨珣这个提议……

牵复帝迟疑片刻,又朝着墨珣脸上看了一眼。

墨珣见牵复帝看过来,面上立刻谦恭了几分。“微臣提出这个想法,确实存了小心思。”

他并不惧牵复帝的注视,反而大剌剌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微臣不是圣人,也不是泥人,自然有自己的气性。再说了,微臣此举,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鸿薪王听完了墨珣的话,想也不想就点头了。

他已经忍了那三人这么久,也不在乎再多忍上个十天半月的。

诚如墨珣所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才解气!

牵复帝其实并不想画蛇添足,毕竟此时在军中传出这种流言,哪怕只是对墨珣一个人的名誉造成了影响,但墨珣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征西大军之中十分特殊的存在了,不论是“去策反关外部落,却没有成功”,还是“根本没有去,只是骑马在外头遛了一圈”,都会对一些士兵造成不良的影响。

谁能忍得了一直被自己当成“战神”的人物,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骗子呢?

尽快解决那三人,将流言的源头止住,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