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灵微十三年元月初一,碧疆之乱乃平,帝自西南而返。
除夕过后的第二夜,阙城以东的枢夕山上,连绵数日的积雪将山路铺成银色的带子,弯弯绕绕绵延至永业寺的山门前。送炭的老李赶着驴车下山去了,在雪地上留下最后一行带着炭灰的车辙印子。
上香的香客大都喜欢赶着初一进山拜佛,逢了初二人便会少上许多了,而阙城附近最为红火的寺庙要数紧邻皇城的大成寺,而因为冬日积雪、山路分外难行的枢夕山,就更是少有人拜访了。
入夜的月光倒是比城内明亮许多,将几座大殿上露出的瓦片照得晶晶闪闪的一片。
院内,独株的老腊梅还在抽枝攒苞,这是永业寺一年之中唯一一段没有花香的时节,空气中只有淡淡的柴火烟味,寡淡又冷清。
天寒地冻、又无事可做,晚课过后不久,偏殿后院的僧人们便已睡下,只有大殿中的长明灯还透出一点火光。
“师父,师父!”
灰色袈裟袍的小沙弥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身上的袈裟环叮当作响,方迈进殿来便一眼瞧见正倚在香案前打瞌睡的主持。
他连忙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又立在门口轻咳一声。
一空打了个寒战,从迷梦中惊醒,瞧见弟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大殿门前,于是连忙正襟危坐于蒲团之上,抬手要去分那分到一半的灯油,却发现灯油早已凝住,只得又拿起一旁经筒擦拭起来。
“都这么晚了,何事闯到殿上来?明日的早课不是都交代下去了么?”
“回师父,山门处来了辆马车,不听劝阻、非要进来呢。”
一空放下经筒,眨了眨惺忪的睡眼,一边将灭了的火盆重新搅动起来,一边向殿门外望了望。
大殿飞檐上的冰凌还未来得及清理,月光下晶莹剔透地闪着光。
可不远处的山门之外一片漆黑,瞧不见半点灯火。前几日落的雪如今还积在山上,进寺的那条小路恐怕更加难走了。即便是在白日,登山拜佛的人也寥寥无几。
然而半夜登寺门这种事,以前也并非没遇到过。
皇城中有钱有势的人很多,谁家夫人难产了、哪户童子走丢了、亦或是亏心事做多实在是孤夜难眠,总之这心急的拜佛者是从不计较时辰的。
当然,事了之后,那香火钱也是分外丰厚。是以在一空的教导下,碰上这种“就急救难”的事,永业寺向来是不分昼夜、尽职尽责的。
就是不知这一回,又是哪家的王公贵胄出了岔子。
一空勾了勾手指,那小沙弥甚是机敏,连忙凑近来。
年轻主持白净的脸上显出几分狡黠,压低嗓子问道:“可是大户人家的马车?”
小沙弥显然身经百战、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当下肯定道:“弟子瞧过了,是丞相府的马车呢。”
一空愣了愣,喃喃道:“不会是又来讨安神香的罢?”
这老丞相的失眠症真是愈发厉害了,这深更半夜的竟又找上门来了。
早知如此,他当时应该多报几两银子的价钱的。
一空站起身来,正准备伸手去取放在一旁的袈裟,便听得殿外有了响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夹杂着另一名弟子的低声劝阻。
“施主!两位施主莫要往前去了,住持今夜要念经超度、吩咐过不能打扰的......”
啊,他这徒弟们教导的倒是很知趣,晓得给他这个住持争取一点穿戴的时间。
趁这功夫,一空已系好袈裟,方摆好点油灯的姿势,一道清浅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一空法师。”
一空听得那声音一愣,随即快步迎出殿去,那月下踏雪而来的两道身影却已行至大殿门前。
“听闻一空法师正在念经超度,不知能否多算一人?”
男子清浅的声音再次响起,配上那张清冷淡泊面容,倒像是云游至此的修行者、一时兴起叩响山门。
可他身后那青衣侍卫,举止步伐中却透出一丝咄咄逼人来,杀气似乎比平日更甚。
“主子已接连赶了半月的路,未入城中便马不停蹄地到了你这。你莫要往日一般婆婆妈妈,若是耽搁了......”
“未翔。”
男子轻唤一声,那青衣侍卫只得气哼哼地闭了嘴。
一空定了定神,轻轻挥了挥手将两个小沙弥派了出去。
“烛鱼,你与瓶儿在大殿外守着,不要让旁人进来。”
两人应声退下,挑了灯笼去偏殿守着了。
男子瞧一眼自己身后的人,虽未开口但意味已明。青衣侍卫看一眼一空,转身便消失在屋脊飞檐之间。
“深夜造访,还望法师不要见怪。”
男子嘴上客气,却根本没有行礼赔罪的意思,只淡淡打量眼前这和尚,目光最终落在对方那趿拉着一半的鞋子上。
一空有所察觉,将那只脚往后藏了藏。随后抬起半边眉毛,便瞥见对方身上那还未来得及换下的玄色黻衣。
九色缠枝纹张牙舞爪地绣满了身,在酥油灯映出的火光下,游走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来,令人目不敢直视。
“小僧不敢,只是不知小僧今日见的是钟离公子,还是......”
夙未瞧那狡猾和尚一眼,偏不给他答案,只挥一挥袖子、径自迈入大殿深处。
大殿正中那坐皱了的蒲团还未收拾,周围乱七八糟地散着些经卷和油布,最抢眼的还是那已经褪了色的红漆木匣子,那是大殿上供着的香火台,如今已被拆开,当中的碎银铜板摊了一地,似乎方才有人在这清点过。
当真是间小到不能再小的庙,竟要住持每日亲自清点香火钱。
一空已后脚跟了过来,留意到对方玩味的目光,竟还能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将那匣子收好,仿佛那当中并非铜臭之物,而是些流传已久的至上法宝。
三两下收拾完毕,他又从那叠成宝塔状的油灯中随意取了一盏端在手上。
“公子请在此处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