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皎爸妈行动力都超级高,这会儿才八点多不到九点,还不到现代人睡觉的时间,两人简单商量几句,已经讨论好应该找谁打听。
“你看书去。”冯英打发薛皎回房间学习,“这事儿你不用操心,我和你爸问好了再跟你说。”
薛皎确实没有头绪,让她来办这件事,只能找找本地的教育局官网,等明天人家工作人员上班了打电话咨询,或者自己直接去教育局和小学询问,费时费力。
这里暂时用不上她,薛皎乖乖回房间学习,埋头猛刷两张课后练习卷,揉了揉手指,端着水杯出去打听情况。
薛青山和冯英已经打完电话,人际关系是个网,两人都是本地职工,再加上亲戚朋友,几个电话打出去,总能联系到了解政策的人。
知道女儿想问什么,冯英去给两个孩子煮牛奶,薛青山给薛皎解释。
“我们问清楚了,说是原则上不接受这么小的孩子入学,各个小学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必须上过幼儿园,有的卡六周岁,也有完全没要求的但是学校可能一般。”
这些学校的要求倒也还算合理,太小的孩子没有自理能力,就像珍儿说的,上厕所不会自己擦屁股,有的小孩甚至连裤子都不会穿脱,到了小学了,老师也不能天天追在学生屁股后面穿裤子擦屁股。
而且幼儿园会培养孩子的一些习惯,比如听老师话,知道上课的时候不能乱跑等等,反正比要求父母学历合理多了。
在自理能力和情绪控制这两方面,薛珍都比同龄小朋友要强一些,薛皎一家人是确定她能在学校自己照顾自己,不给老师添额外的麻烦,才想让她直接读小学。
薛皎仔细思考她爸爸的话,若有所思:“原则上不允许,就是有例外?”
薛青山笑了,不愧是他女儿,就是聪明。
“对,有例外,有的孩子天生智力出众,也不能逼着孩子必须按部就班的升学,这不是耽误孩子嘛!咱们国家还有少年班呢。”
薛皎听懂了,略有些不安:“是对天才儿童破例吗?珍儿是很聪明,但是我担心……”
女儿肯定是比一般同龄人聪明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出众,但家人夸两句聪明和盖章的天才儿童还是有区别的,众人对两者的期待和要求也不同,薛皎担心会给孩子太大压力。
“没事,咱们先去考考看。”
薛青山很乐观:“人家都说了,想让孩子提前上小学的也不止咱们家一个,好多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是天才,不想去幼儿园耽搁时间,现在应对这种情况,都有一套专门的流程了。”
薛皎惊讶:“现在小天才这么多吗?”
听她爸爸这口气,人家都见怪不怪了。
“也不是,我听他们说的那意思,三岁左右的孩子恰逢大脑高速发育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家长就会觉得自家孩子是天才……”
可实际上,只凭借略微超出同龄人的记忆力,是不能算天才的。
薛皎:“可是珍儿从小就聪明,她刚会说话的时候反应就很快了。”
“爸爸知道。”薛青山笑着说:“但咱们没必要在电话里面跟人家解释,反正已经给了我们考试的机会,成绩会说明一切。”
薛皎想想也是,人家这么想也挺好,如果珍儿没𝒸𝓎达到他们对天才的标准,也不至于期望落空。
“都考些什么呀?”薛皎又开始操心别的:“咱们珍儿看的早教书都不多。”
时间太短了,他们家也没有因为觉得孩子聪明就逼她学习,大都是薛珍自己看她喜欢的书,或者跟哥哥一起看漫画。
薛青山安慰道:“没事,我问过了,不是具体考什么题,也不考孩子学了多少东西,而是考察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等等。”
薛皎彻底放心了,冯英给她和乖乖坐在妈妈旁边的薛珍一人一杯热牛奶,插话道:“反正不可能让珍儿没学上,你安安心心读书,还有我和你爸呢。”
薛青山:“对,办法总比困难多。”
薛皎不由地笑了,在丰朝的时候,她总是在碰壁,什么事都做不成,渐渐消磨了她的勇气和信心。
但现在她已经回家了,不一样了,不是不会碰壁,也不是不会遇到困难,但再也不是无路可走了。
“这么说的话……”薛皎摸了摸女儿软嘟嘟的脸颊,“珍儿跟妈妈一样,也要参加入学考试了。”
薛珍举起小拳头:“我要考五百分!”
这孩子对她妈考过的五百分念念不忘。
全家人都忍俊不禁,薛珍不明所以,但看见阿公阿婆和妈妈都在笑,她也咧着小嘴笑起来。
喝完牛奶,解决了心事,薛皎回卧室开开心心又写了两张卷子。
洗漱上床,背一篇查漏补缺出来的古文当睡前活动,然后躺下睡觉。
第二天像是前一天的重复,固定的起床闹钟,不变的校服,稍微变化了一点花样的早餐。
在校门口,薛皎去买了两个咸蛋黄饭团,又给同桌带了一笼牛肉蒸包当早餐。
昨天她本来买了两个饭团,她和同桌一人一个,上午学习饿了吃。
结果方图南那个被她当早餐了,上午课间活动的时候,薛皎把自己的饭团分了同桌一半,中午方图南坚持要请她吃饭,还给她加了个鸡腿。
阮慧给她做的饼干糖果,下午的时候薛皎也分给同学们一起吃了,高中生们的肚子好像填不饱,一天三顿饭根本支撑不了他们的消耗。
后来看其他同学才知道,有的走读生会给住宿生带早餐,宁远一中的食堂虽然便宜实惠,但味道也就普通食堂水平,好吃的就那么几样,都是要抢的。
而且学生们怎么拒绝得了校门口小吃摊的诱惑,走读生们还好,只要家长不管,天天都能吃上。
住宿生天天吃食堂,越吃就越馋外头的好吃的,除了周末放假,其他时候只能请关系好的走读生帮忙带。
难怪她昨天买饭团,听见一个穿着一中校服的男生跟老板说,要五个巨无霸饭团,薛皎还想着,这饭量着实有点吓人,后来才明白,可能是给同学带的。
薛皎昨天放学的时候问了一下方图南要不要带早餐,反正她早上本来也要买一点吃的当加餐,饿肚子滋味不好受,而且她想养好身体,需要再长一点肉,现在太瘦了。
方图南不太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要的要的,除了鸡蛋汉堡,校门口卖的我都爱吃,你看什么方便就给我带点什么。”
说着立刻掏了五十块钱给薛皎,多退少补。
薛皎大大方方收了,偶尔请同桌几次她们都不会介意,但如果经常帮同桌带饭,还是给钱来得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