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朝,尚京京郊。
关斐看着天幕上对着镜头露出微笑的薛皎,不由自主也露出了笑容。
这才是薛皎该过的生活,她就应该在阳光下坦坦荡荡的大笑,有亲人朋友的关爱,可以全心投入的去读书去学习,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小姐……”管事察觉到关斐走了神,将刚才汇报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
关斐点点头,在面前的账本上记了几笔,她苦学了几个月的术数,甚至请了几个老账房教她看账——少年时期母亲曾经试图教过她,但她沉迷习武,对这些笔头子上的东西不屑一顾,一点儿都学不进去。
如今自己管着一个庄子和手下的诸多产业,养着上上下下百多号人,处处要用钱,如果她还不会算账,手里的钱如何花光了都不晓得。
但她对这些东西实在不擅长,勉强学了,学得也很难受,也不耐烦看账本,都是强逼着自己看下去,恨不得立刻拿着她的大刀去校场上耍一耍。
瞥见天幕上在讨论骟猪,关斐顺带问了一嘴:“咱们庄子上的猪养得如何了?当初骟猪死了多少?”
别家养猪不敢全骟了,毕竟是头一年,但关斐对薛皎全然信任,当初下任务,说的就是养十头猪,全骟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养十头骟过的猪,可买的小猪仔骟的时候是有可能会死的,于是下头办事的人先买了一批十一二头猪仔,请人骟过后,看活下来的够不够十头,不够就继续补,具体买了多少小猪仔,关斐也不清楚。
现在正汇报的管事是关斐曾经的贴身侍女丹心,能文能武,庄子上的琐事大都是她安排的。
丹心思索片刻,回忆曾经数次买猪仔的经历,回道:“三次一共买了十九头猪仔。”
关斐惊讶道:“死了近乎一半?”
如果是这个比例,也就难怪民间的养猪户不敢随意骟猪了,猪仔价格不低,两头小猪仔里才能活下来一头,损失对于普通养猪的人家来说太大了。
而且她们庄子上各方面条件都比民间普通养猪户好,能请到更好的骟猪匠,对猪仔的护理也更好,相对而言猪仔死得也该更少。
丹心回:“不是的小姐,死了七头猪仔,还有两头是……”
关斐等了一会儿,没等到下文,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还有两头怎么了?”
她说养十头,也不一定只能养十头,多养两头不是什么大事,对与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行事上关斐给了她们比较大的自由度。
丹心沉了沉气:“还有两头是买回来未骟的种猪。”
买猪仔的时候她听人讲,想着明年小姐可能还要让庄子上养猪,她们要的猪仔数量多,明年说不定还会加,不如自己买种猪回去养。
关斐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什么意思,恍然失笑,难怪丹𝒸𝓎心开不了口。
也不知道是觉得粗鄙,还是因为她嫁了个连“种猪”都当不了的男人。
这会儿想起来,关斐才恍惚间察觉,她离开承恩侯府已经小半年了,这半年时间过得飞快,但又好像经历了许多事,哪怕看账本让她头痛,也比关在承恩侯府后宅度日如年来的强。
丹心看关斐还笑得出来,松了口气。
她家小姐真是太委屈了,嫁了那么个男人,好在现在终于离开了,承恩侯府世子也没有出来刷过存在感,可能因为她们关门在山上过日子,远离了尚京的风风雨雨,反而显得她们这边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了。
关斐又细问了几句,因为养着诸多孩子,不光得给她们吃粮,还得给她们吃肉。
用薛皎的话来说,叫发育期不能缺少营养。
以关斐的个人经验来说,则是想习武就得打熬身体,就得多吃饭多吃肉,才能有一个好身板扛住锻炼。
穷文富武,家里有钱才习的起武,否则练不了多久,身子就受不了了。
她要不是家里供得起她顿顿吃肉,也没办法挥舞着那么重的刀,一练就是几个时辰。
这些孩子的伙食待遇当然是比不上关斐小时候,她家才几个孩子,她又养了多少,要是顿顿给她们吃肉,吃到饱,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卖了庄子,重新回街上讨饭了。
庄子上孩子的肉食以兔肉为主,关斐因为曾经薛皎的一句话,一时兴起让人养兔子,养兔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兔子繁殖得太快了。
但兔肉没油水,庄子上还养了牛,牛主要是用来帮着干活,拉车犁地,不吃肉。
没有养羊,羊肉长得慢,而且啃草连根啃,她们庄子地盘太小,养羊不划算。
要想肉多油多,还是得养猪,猪肉油水多,自小苦过来的孩子们,缺的就是这一口油水。
因此庄子上养了十头猪,没打算卖,全都留着过年时候给庄子上下开荤吃肉。
庄子上还养了鸡,鸡出栏慢,经不起吃,但鸡蛋三五不时的可以吃到一个。
当初买小鸡仔的时候,没办法分辨是公鸡还是母鸡,公鸡不能下蛋,养大之后就慢慢都杀了吃了,炖个鸡汤什么的。
别说老母鸡更适合炖鸡汤,有的吃就不错了,鸡汤好歹能每个人多喝一口,人太多,肉太少。
因为山上有水源,有溪流,还养了鸭子。
跟养鸡一样,母鸭留着下蛋,公鸭养大了就吃。
鸭蛋就不是跟鸡蛋一个吃法了,庄子上的鸭蛋都制成了咸鸭蛋,送到尚京去卖,按个卖,卖得很贵但生意好得很,还有个雅号叫“青果”,许多高门大户的贵人都爱吃,光靠卖咸鸭蛋这一处进项,就让庄子里的经状况缓和了不少,最起码不是只出不进。
提到咸鸭蛋,关斐又想感谢薛皎。
她头一回吃咸鸭蛋就是在薛皎家,薛皎刚到尚京那会儿鼓捣了不少吃的用的,她腌了咸鸭蛋,做了皮蛋,请关斐这个好朋友一起品尝。
可惜皮蛋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做坏了臭了,倒是咸鸭蛋很成功,咸香流油,好吃得很。
薛皎见她喜欢,大方地将咸鸭蛋的制作方法告诉了关斐。
关斐一听,竟然要用到那么多盐,嘴里的鸭蛋都不香了。
她出身不差,算是丰朝的贵族阶层,但边城苦寒,最艰难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而且毕竟是土著,关斐对丰朝国情民情的了解,远比薛皎来得深。
薛皎穿越即遇见梁桓,梁桓再落魄也是王室公子,自幼生在锦绣堆,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
薛皎跟他一起逃亡,要么深山老林没盐吃,要么进了城,梁桓负责置办物资补给,买的最差的也是青盐,多数都是干净无异味的井盐。
偶尔在村中百姓家里借住借食,食物苦涩难以下咽,薛皎也只以为是食材不好,做饭手艺不行。
借住别人家,不好挑三拣四,她默默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