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皎从未听见过,有人的哭声会像牛叫,浑厚有力,一声接一声。
薛文彦那么大的个子,就地一蹲,抱着他爸的大腿嗷嗷哭:“你赔!你赔我们的蜂窝煤!”
薛皎大堂哥腿上挂着个快一米八又高又壮的大儿子,根本抬不动脚,咬牙道:“你先起来,让弟弟妹妹们看笑话。”
“笑就笑吧。”薛文彦不为所动,哭得像讨薪的农民工:“我钱都没了,全没了!”
他刚去看过了,靠外面的蜂窝煤全被炸烂了,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有损伤,这种瑕疵品,肯定不能正价卖了,他亏多少钱啊!
大堂哥一脸无奈,他不是故意的,孩子们费老大劲做的蜂窝煤,他咋会手欠到给他们炸了。
可村里做蜂窝煤,都是平摊在地上晾的,院子就这么大,孩子们做的蜂窝煤,都快占了一半院子,这也就是太奶奶宠重孙子重孙女,才宁愿院子里摆着蜂窝煤碍事,也什么都没说。
今天早上他放鞭,已经尽量往另外一边院子放了,但鞭炮太长要拉开,而且燃放的过程中,炮会到处乱炸。
那蜂窝煤还没晾干,也不结实,炮一嘣,可不就烂了。
“你赔!我的蜂窝煤……”
薛文彦哭得太惨了,闻者伤心听者流泪,长辈们不落忍,大堂哥也扛不住了,准备掏钱平事儿,却被薛皎大伯拦住了。
“小彦,你先别哭,听爷爷说。”
薛文彦抽了抽鼻子,泪眼朦胧地看着他爷:“爷爷,你管管我爸吧,欺负人啊,我们辛辛苦苦做的蜂窝煤……”
“爷爷知道,这样……”薛皎大伯说:“这炸烂的蜂窝煤,和点儿水粉成泥,还能重做,你们要是愿意重做,这部分蜂窝煤,爷爷让你爸花双倍的价钱收购,行不行?”
双倍的价钱?薛文彦的眼泪立刻止住了。
做蜂窝煤他是熟练工啊,也不难,压岁钱保不住,这自己挣的钱,他妈总不好意思没收吧,弟弟妹妹都有的。
略一衡量,薛文彦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真的两倍价钱?”
薛皎大伯戳了儿子一下,大堂哥怔然中醒神,“对,两倍,我出钱。”
薛文彦不哭了,咧着嘴开始笑,欢喜地招呼弟弟妹妹们:“哥争取到双倍价钱了,咋样,厉害吧。”
他仰着头,在弟弟妹妹们连声吹捧中逐渐迷失。
薛皎大堂哥咂咂嘴,问他爸:“我小时候你不是这么教我的啊,我抱着你大腿哭,你给我一脚。”
薛皎大伯:“这不是有你这个错误经验,知道不能这么干了。”
大堂哥:……
大堂嫂哈哈大笑,笑完了又说:“爸这安排真好,就该给小彦这个皮猴子圈在家里,宁𝒸𝓎愿给他洗脏衣服,好过大过年的被警察找上门。”
“怎么了怎么了?”薛皎一听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嫂子,警察是怎么回事。”
大堂嫂说:“嗐,不就是村里那几个小年轻,不知道咋想的,大过年的跑去炸鱼,让人举报了,警察逮了个正着。”
薛皎:“啊?”
她下意识扭头去看姐姐姐夫,该不会是喊她姐夫一起去炸鱼的那一伙人吧,幸好没去。
周循猜到她在想什么,点头道:“就是他们,赵耀发消息给我说‘谢谢’,还让我跟你也说一声。”
要不是薛皎提了一嘴说“炸鱼违法”,他坚决没去,这会儿就跟其他人一样,灰头土脸接受警察批评教育,还会在村里出大名。
这种八卦,大家听见了都要问一嘴,“人咋样?抓进去坐牢了吗?”
“坐牢不至于。”薛皎说:“不是禁渔期,咱们村里这条河也没有珍惜鱼类,应该就是行政处罚,严重的话,拘留十来天。”
“对,没有坐牢,说是交罚款,还有接受教育。”大堂嫂说,她早上出了趟门,听了一耳朵的八卦,新鲜热乎的。
有人问:“只罚钱?”
大堂嫂:“说是抓了一大堆酒驾的,关不下了,还排着队呢,就让他们接受批评教育算了。”
众人震惊,坐牢竟然还要排队。
不过这种现象在他们这里也算正常了,过年吃吃喝喝酒局多,总有那些心怀侥幸的,不自觉的人,觉得自己没醉,能开。
大家又议论了几句,对炸鱼团伙的遭遇表示惊叹,同时一概认为薛皎大伯出了个好主意。
瞅瞅这才几天,那些在外头浪的,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小年轻,一个没落好。
在家做蜂窝煤吧,顶多弄脏衣服,对比其他风险,这简直不算事儿。
就着八卦,吃完了早饭,大家各自忙碌开来。
薛皎没有再回楼上写卷子,进厨房帮忙,过年就这两天,她平时抓紧了时间在学习,这会儿安安稳稳坐在妈妈身边择菜,听她跟长辈们聊天,身前是暖烘烘的火炉,空气中弥漫着烤板栗的香气,只觉得惬意舒适,一点儿没有浪费时间的焦虑感。
丰朝,京郊别院。
天幕上的早餐一结束,许多孩子抹抹嘴,继续看课本。
她们早就吃过早饭了,但天人的食物更美味,吃过了也能再尝尝味儿,恰好赶上她们课间,孩子们跑出教室蹭了一口。
也有一些孩子,忍着不用通感,这样就可以攒到晚上再用,今晚可是年夜饭,看看天女娘娘都来帮忙了,不知道能吃得多丰盛。
二丫看见同桌咂着嘴,一脸回味,忍不住也咽了咽口水。
她攒了好几天的通感时长了,谁都没说,今晚她非要痛痛快快跟着天女娘娘一块儿,吃一顿年夜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