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冷, 建州没有严寒,只是较为凉爽,云霞相接处大片的天穹被渲染成浅紫、橘红的模样。
农忙季节已过, 粮食增产、改进纺织, 包括丝制品向外售卖也有建州的渠道, 手头变得宽裕, 街头巷尾田垄间的百姓都不由得惬意起来,黄昏时分摇着扇子一边坐在树荫下乘凉,一边闲谈。垂鬓小儿打闹一团, 家人只不时笑斥,并不当真动怒。
众夷族在山路修好后与建州往来更加便利, 走惯山涧野径的年轻人如今走在建州官府修建的平坦路面上无比轻松, 几十里地山路一天就能往返, 他们把村落里托他们带来的当地木材、草药拿出, 更是卖出高价,久之受到建州风土人情的影响, 夷族逐渐同化, 此是后话不提。
容从锦身子渐重, 但他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跟于柏约了时间,去船厂巡视。
阳光明媚, 待进入半包围的船坞里, 还有光线倾泻而下, 映在中间的庞然大物上, 巍如山岳。
“哇。”顾昭不由得惊叹,越是走到近前越是被这艘巨船的大小震惊。
“这艘船长约十丈,深三丈, 阔两丈多。”李家家主介绍道,“船舱分为三部分,头桅和主桅之间是炊事房和水柜、中间起分为三层,中间第一层是水手所休息的房间,下两层是货仓、船长副手等住在第三部 分的上层,下层也可以装货。”
船体施工已经结束,船坞两层的架子上工人正在给船外层涂桐油。
“这船能装多少人?”李家家主陪着王爷在船上转了一圈,顾昭兴奋得犹如见到了什么好玩的玩具,赞不绝口。
“约莫千人。”李家家主不敢带他去下层的货物区,只是在甲板、水手仓和后侧设栏楯,遍施彩绘四壁开窗的船长区转了转,即便如此也是引得顾昭惊叹连连。
他在望京哪里见过船。
“从锦,这船好大!”顾昭下了船,拉着容从锦的手对他而言装饰华贵的出船长区不过平凡,倒是水手区很有意思。
“水手住房里木床和柜子都是榫在甲板上的,那甲板这么宽、这么长。”顾昭比划个不停,“亮晶晶的,不知道涂了些什么。”
“应该也是桐油一类的。”李家家主闻言要上来回答,容从锦猜测道。
顾昭又要拉着王妃上船游玩,容从锦便推说不愿麻烦。
李家家主微松了一口气,海边的商船有诸多忌讳,妇人和怀孕的双儿都是不准上的,若是王妃执意上船,他也没有胆子阻拦,只是怕那些合伙造船的商家和要上船出海的水手不情愿。
“这艘船可以下水了?”容从锦问道。
“再过半个月就差不多了。”
容从锦又问:“船队有多少艘船?”
“同样规模的还有两艘,较小的有十几艘,大的装货三千斛,小船也有两千斛。”
“听您的吩咐这次商队里不仅有李家的船,陈家、王家还有黑山赵家等的船也在船队里。”李家家主暗暗激动,“只等冬季季风一到就能出海。”
容从锦颔首,以这几艘主船的大小想要建造起来自然非一日之功,但海运暴利,海边的几个氏族都在私下建造,样式、工人都有,他得到了永泰帝的首肯让他们建了船坞,建造进度大大提升,而且这些船的样式都是数次改造过的,最适合远洋出海。
“装货不必装得太满,防止沉没,出海时不必紧着换那些金银珠宝,若是有没见过的种子果实,纺车工具凡是新鲜的玩意都买回来。”
“是。”李家家主连连点头,船队建王府出了一半的钱,是他们的大股东,更不用说还拿到了官府的批文。
容从锦点点头,又跟着他在船坞转了一圈看几艘已经完全建好的船,顾昭兴致不减连其他两个船坞建好的小船也看了一遍。
“这船能走多远?能到望京么?”顾昭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
“若是能借上风力,可以走好几个望京那么远呢。”
“他们在船上吃什么?”
“有准备食物的。”容从锦耐心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