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做生意没有一帆风顺的, 今日点心卖得好,饮子就不行了,林樾和沈凌之吆喝了近半个时辰, 只再卖出去两杯。

见桶里的饮子所剩不多,林樾便开口道:“凌之, 咱们早点回家吧,看样子今天是卖不完了, 也不值当再耽搁。”

沈凌之自是点头, 两人便推着车一路吆喝一路回家了。

到家时候还有些早, 远不到做晚饭的时候,两人商量了一下, 便各自忙去了。

沈凌之收拾了家里的脏衣裳, 端着盆去了河边, 林樾则扛着锄头去菜地里除草种菜。

今天意外地没那么热, 现在种菜浇水也无妨,若是天热就得吃过饭再来种。

等两人忙完手里的活计, 便到了做晚饭的时候, 今年第一顿菌子, 对于当地人, 毫不夸张地说完全可以媲美一顿肉了,林樾方才干活儿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想菜谱。

“凌之,今天的晚饭我来做吧,你给我打下手。”

沈凌之直接撸起袖子, “放心吧,哥哥,交给我,我保证把火烧得旺旺的, 我刚还想和你说我不敢炒菌子呢。”

林樾点头表示理解,“炒菌子是有些麻烦,我也是这两年才敢上手呢。”

烧火煮饭,上锅炒菜。

青头菌,奶浆菌这些味道鲜美,拿来煮汤最合适,也不用切片,只需用手把菌子撕小一些就可以了,煮出来的菌汤十分浓郁,鲜香扑鼻,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牛肝菌数量比较多,且本身质地紧实,香味也浓郁,林樾准备切成片搭配火腿肉片一起炒,无需其他调料,只放两瓣儿蒜即可。

放蒜瓣除了调味儿还有一个作用,认毒,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把大蒜和菌子一起炒,如果大蒜变色了,那就是这锅菌子有毒,不能吃,没变色就是能吃。

不过林樾觉得这个说法并没有那么靠谱,大家炒菌子都放蒜,但每年还是有人吃菌中毒。

菌子作为一种山珍,滋味有多美妙完全无需赘述,并且还不挑做法,煎炒煮炸,各有各的美味,但中毒的风险实在很高,远的不说,就附近几个村子,不说每年都有吧,反正一两年总会听说那么一回。

有吃了不认识的菌子中毒的,有菌子本身没问题,但是没炒熟中毒的,还有第一顿吃没事儿,再热了下一顿吃中毒的,中毒的方式堪称五花八门。

症状轻的就是头脑有些不清醒,走路像喝醉酒一样歪歪斜斜的,还有的会蹲在地上和小草说话,和家里的大黄狗勾肩搭背,这种一般能自愈;症状重的就是口吐白沫,直接丧命。

但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当地人对菌子的热爱。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家人也太心急了,菌子都没炒熟就敢上桌。”

“可不是,还有那种第一次见的菌子也敢捡,胆子真大。”

“就是,炒菌子火一定要烧得旺旺的,那种只往灶里添一根柴,火烧得半死不活的,还炒的是第一茬菌子,会中毒也不稀奇。”

没错,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头茬的菌子也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