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一直在等你空下来,等了12天。◎

回到学校, 江迟从宿管阿姨那里领来钥匙,凭借记忆找到了自己的宿舍。

双手与宿舍门接触的刹那,江迟蓦然间生出几分恍惚。

脑海中浮现出寝室内的摆设:阳台门应该是敞开的, 里面乱七八糟,有枯死的仙人掌、一颗篮球、晾晒的运动服、还有味道堪比生化武器的球鞋......

老校区的宿舍没有空调, 靠墙摆着四张铁架床, 是年代久远的上下铺,跟要散架了似的, 翻个身就吱吱呀呀地响, 床下塞着拖鞋、脸盆、行李箱, 墙角还有几个五颜六色的暖水壶。

是他最熟悉的、男生宿舍的样子。

然而,江迟推开宿舍门,窗明几净,空空荡荡,除了铁架床什么也没有,甚至能听见脚步的回声。

阳台门也是关着的。

江迟好像错入了另一个时空。

他怔忪片刻又反应过来,本来就该这样。

其他舍友都毕业搬走了,只有江迟一个人重修大四, 大三升大四的学弟们还没开学,宿舍里本来就该是空的。

在大学, 延期毕业并不罕见,但重修大四确实不多, 估计整个学校也没几个他这样的学生吧。

江迟无奈,默默收拾着行李。

床铺侧面贴了名牌卡, 江迟找到自己的床, 去水房打了盆水擦灰。

其余几个舍友应该都是大三升上来的学弟, 但现在是同学了。

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学, 大四这边的宿舍楼很安静,连楼外梧桐树上的蝉鸣都显得空旷。

在一片长久的沉静中,记忆肆意翻涌,江迟想起了很多事情。

刚来到这个世界,他恍若置身梦境中,身边的一切如幻如梦,仿佛进入了一款全息游戏。

刚开始,因为拥有‘上帝视角’,江迟就像拿到了通关宝典,下意识用书中的描述去套进现实,可渐渐地,又发现书中的记载并不全然正确。

而随着大哥、父母的出现,两个世界的记忆和亲友关系逐渐融合,江迟也分辨不清,到底是自己真在这儿生活过,还只是原主记忆的影响。

这个世界太真实了,江迟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再也没有初来时若有若无的游离感。

可倘若这个世界是真的,那他原来的世界又是什么呢?

江迟一边打扫宿舍一边思考,可惜直到把整间宿舍都打扫干净,也没思索出什么所以然。

这也情有可原,古往今来,关于真实与虚幻的议题,多少哲学家们探讨了上千年,也没得出能说服万千世人的结论,他一个工科生能看出什么名堂就怪了。

无论到底是何种情况,此刻在这里的人是自己,他所见所闻便是真实。

既然唯物得不出结果,也只能唯心一次了。

江迟收拾完宿舍,拿起笔记本电脑去了图书馆,继续和毕业设计死磕。

由于前两年给导师们留下的印象太差,江迟这回特意选了个比较精巧的课题。

导师对江迟的选题很感兴趣,让江迟在学校把设计做完再去实习。

江迟被导师扣在学校里,成功获得了一众新舍友们羡慕嫉妒恨。

“我们都进厂打工了,学长还能留在研究室吹空调。”

舍友章宇文为了上班起了个大早,穿衣服的同时不忘咬牙切齿:“我那个厂子可远了,公交倒地铁再倒公交,单程就得一个半小时。”

另一位舍友迷迷瞪瞪地爬下床,说:“你可以住厂里,三班有几个同学住那儿了。”

阳历九月的秋老虎最厉害,工厂车间里又闷又热,出去一天,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得好几回。

出去实习一周,几个人都被晒黑了不少,看着也憔悴了,一个个都成了霜打的茄子,俱是没精打采。

唯有江迟风采依旧,也难怪他惹人恨。

章宇文哭丧着脸:“我还不如找个电子厂拧螺丝呢,保洁阿姨时薪都40了!”

江迟看了眼表,把章宇文的包塞给他:“再不走又迟到了,赶紧走吧。”

章宇文跨上单肩包,看着外面似火的骄阳极为怵头:“要不我请一天病假吧,我真的不行了。”

江迟推着章宇文出门:“加油小章,晚上回来请你吃烤串。”

章宇文受到鼓舞,挺起胸膛:“我又行了!”

学校校园是处很神奇的地方,似乎有什么时间静止的魔法,和同龄人相处在一起,时光便岿然不动,岁月静好。

但也不是什么都好。

大学就是小型社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江迟的新舍友都很友善,虽然嘴上抱怨江迟不用实习,但其实心里也都知道江迟的课题确实牛。

但外面却有人借题发挥,匿名举报江迟不参加社会实习,仗着家里有钱有权搞特殊,享受特权。

这半个月,几个舍友吃了江迟不少烤串,已经完全被收买,听说江迟被举报后纷纷义愤填膺,在宿舍里骂了两个小时。

“别让我知道那孙子是谁!”

章宇文坐在空调下面,享受着清凉的冷风:“还他妈跟学校反应江迟在宿舍里安空调,花他家电费了吗,真不要脸!”

另一个舍友从半人高的小冰箱里拿了罐可乐:“纯纯大怨种,要是他们宿舍也安了空调,他就不说这屁话了。”

江迟倒是无所谓,他本来不爱在导师眼皮底下待着。

他把明天实习的材料装进文件袋:“挺好,明天上班喽。”

章宇文稀奇道:“你还挺想进厂?”

江迟点头,把设计图一并塞进包里:“对啊,好多东西在家做不了,可以借厂子里切割机,学校的切割机型太难排了,抢不过那帮大二大三的学弟。”

舍友无奈道:“不愧是江少爷,只有你这种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才会对上班表现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