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三个学生当中,白芷跟在白苏身边多年,在实践方面是最好的。尤其是药材,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该怎么用。

董全兴年纪大,记忆力没有两个孩子好,但是最刻苦的,手里几乎无时无刻都拿着书。

陈明善不会说话,但很心细,常常能发现其他两人发现不了的细节。

医馆里多了这三个学生,看病的速度没有变快,反而变慢了。

因为三个学生给病人把了脉,开了方子,李一程或者白苏要再把一次,对三个学生开的方子做出评判。

病人看病的时间变长了,但没有人有异议。

因为他们进门前江来就跟他们说了,李师爷和白大夫要带学生,他们要是等不及可以去旁边的承安堂。

承安堂的大夫还是王长青,不知道是跟为民医馆较劲儿,还是良心发现,直到现在,他依然不收诊费,药费收的也不离谱,所以去他那里看病的百姓越来越多了。

这是李一程乐意看到的,他开为民医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能看得起病吗?

转眼间就出了正月,树枝上冒出了绿芽,地上也多了绿色,春天即将到来了。

这天小雨下的淅沥沥的,有些阴冷。

李一程没有出门,窝在家里烤着火炉,喝着茶水,吃着瓜子花生,和李一山和王秀闲话家常。

王秀看着阴沉沉的天道:“春雨贵如油,这场雨过后,天儿就该暖和了。”

李一山点头,“是啊!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出了正月就该下地干活了。”

李一程也想起之前的日子,“我在家里的时候跟着大哥下地,成了亲也跟着明川下过地,干农活是真的累。”

“不下地种粮食,就没得吃啊!”

确实如此,李一程感慨,如果不是曾明川科考成功,他跟曾明川只是望山村的一家普通农户而已。

第381章 【381】圣旨到了

吉泽县的事务都走上了正轨,无论是曾明川和李一程都不需要费太多心力。

就在李一程以为这一年的工作可以轻松一些的时候,圣旨到了。

他最担心的事情来了,圣旨中道,曾明川在吉泽两年,让吉泽从一个饱受水患的贫困县,变成了现在在晋宁府中富裕程度靠前的县,从一个粮食欠收,百姓们连年流离失所的状态,变成了现在百姓们安居乐业,粮食丰收的景况。

圣旨中皇帝对曾明川大加赞扬,给了一定的赏赐,还说曾明川已经弱冠,却没有字,皇帝给赐了字,叫守诚,取守正诚信的意思。

最后圣旨中道:命曾明川四月初一回京述职,之后再行擢用。二月初十,新县令会到吉泽,曾明川跟他交接之后即可离开吉泽,在述职之前的这段时间,准予他还乡探亲。

曾明川看了圣旨,虽然有些意外,但在情理之中,虽然他来吉泽才两年,但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虽然时间上比当初皇上说的三年早了一年,但吉泽县如今不再有水患,百姓们有了肥田的法子,有了高产的地瓜,有了能赚钱的茶叶,还有了食品加工厂……只要接任的官员能够将这些产业继续发展下去,吉泽的日子不会难过。

更让他觉得意外之喜的是,他可以回家了。

出门几年,虽然家里没有亲人了,但心里依然挂念那片土地,当然,还有他家的房子和土地。

而李一程看了圣旨,心里却“咯噔”了一下。

陈九章和孟广益说的不会是真的吧?皇上要让他跟曾明川去德佑府?

想起陈九章和孟广益对德佑的描述,他心里就觉得郁闷。

曾明川看出他的担忧,拍拍他的手道:“一程,不用担心,该来的咱们逃不掉。”

听他这么说,李一程更郁闷了。

这种社会,一切都由皇帝说的算的制度,任何人都无能无力啊!

他试探着说:“要不,我们走走孟大哥的关系,看看他能不能在皇上面前说句话,不让咱们去德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