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回河渠?”刚坐下就听到这事, 阎罗娘很不解。
虞归晚叫人来商议的正是此事。
她与东辽的谈判协议上写了正月十五这日正式交割二十城,岁银不日也将送到。
既然东辽愿意让出拓挞城,她也暂时没有继续交恶的打算。
只因养兵用兵都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就算她有金山也遭不住这么大手笔的挥霍,前两日幼儿给她看了账本,上面支出的数额让她心跳都差点停了。
到手的二十城也需要人手,守城兵和官员缺一不可,但她手头上就这么点人,能担任一城守将的没几个,更没有能治理城池的官员,从南柏舍出来的人还担不起这个重担。
若这两个难题无法解决, 这二十城要不了几日就得被东辽夺回去。
说白了她现在就是缺可用之人, 尤其缺擅长治理城池的文官。
她将以上难题同众人说明,并道出接下来的计划,“麒麟城新帝未立,全由景宁侯把持着朝政,又四处散播不实传言蒙蔽百姓, 让百姓误以为如此也能天下太平。但不管是景宁侯还是赵斥登基,都不利于我们, 此事若是不解决, 就算我们攻下半个东辽也守不住, 所以我想利用这次谈判的结果暂且退兵回河渠, 一则可蒙蔽东辽, 二则能腾出时间和人手解决了麒麟城的宫变,救出太子赵显, 扶持他上位先稳定朝局,再派遣能力出众的官员治理这二十城, 等此事尘埃落定,我们可再集兵攻打,一举拿下东辽。”
吞并东辽的决心从未变过,只是时间问题。
议事大厅一圈人,赵祯和赵崇分坐在虞归晚下首。
虞归晚的话音刚落,两人的目光就在半空交汇,很快又转开。
赵崇早存了想取代先帝之心,又不想因自己一己之私至朝堂动荡,百姓不安,遂迟迟未动手。
如今兵权落入虞归晚手中,他几经生死还能亲眼看着东辽吃瘪,逐步走向灭亡,多年来的郁气终于得散,他亦开怀,所以也不再想那个位置。
且在他看来,只要虞归晚还在庶州,手底下有精兵强将,关外的草原部族又认定了她,那对麒麟城来说就是一个巨大威胁,谁坐那个位置都不能安宁。
除非将虞归晚处死,永绝后患。
但这可能吗?虞归晚可不是会乖乖就范的人,麒麟城中也无人能奈何得了她。
赵崇将日渐老态的身躯缩进厚实的披风中,他老了,又中了刘卜算那个毒女的蛊毒,若没有虞归晚隔几日为他送来续命的汤药,他活不到今日,他亦清楚虞归晚是以此压制要挟自己,他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子孙考虑。
至于赵祯……
自己这个侄女聪明有心计,又擅于挑拨离间,当日听闻她在麒麟城的种种就知不是省油的灯。
献计让虞归晚扶持赵显登基?怕背后还有更大阴谋,且看着吧。
众人对虞归晚的决定没有异议,唯有阎罗娘提出自己不跟她回河渠,自请留下镇守边城。
“还是关外适合我,回去了总感觉束手束脚的不得劲,再说这边总要留个自己人。”
北境军中固然能有守城的将领,但他们先前是赵崇信任的人,且大多数都为武将世家子弟,父辈多为朝廷命官,提拔或重用他们都需冒极大的风险。
她将话挑明了说,也不去看其他人脸色是如何变化,只将目光往妙娘脸上遛了遛。
后者倒是从她进门就将她从头到脚扫一遍,看到她宿醉之后的憔悴脸色又忍不住皱眉,然后目光就一直锁在她脸上未离开过,看得她心里发毛,说话都磕磕绊绊,又不想将心绪外露,显得自己怕了她似的。
虞归晚对她要留在边城的决定并不意外,也痛快答应。
“师父,我也要留下。”见师父迟迟不点名自己,廖姑就有些急了。
这几日她也不肯好好过年,总在虞归晚耳边念叨要去拓挞城,虞归晚烦不胜烦。
“你要留下也可以,但不能去拓挞,就守在偏关。”
廖姑不乐意,“师父,我要去拓挞城,你都说了那里有黑石矿,值钱,我得替师父守着啊,交给旁人我不放心,师父师父师父……”
她像牛皮糖似的往虞归晚身上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