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街坊多数是熟客,常来买菜,陆杨又热情好客,谁都能聊两句,有人看他脸嫩,还瘦叽叽的,对他有几分怜爱,等陈老爹他们走远,七嘴八舌的让陆杨别上当。
“陆夫郎,你撑着这铺子不容易,卖菜能有几分利钱?可别被人惦记上了。”
陆杨心里暖烘烘的。
说起来,他小时候在东城区的日子,也是这样的。
陈老爹总以为他藏得好,在外头与人为善,是个好人,关起来门谁都管不着他。明明很多骂人怼人还有撒泼的事情都让陆杨去干,但陆杨在东城区的人缘很好,都知道他不容易,平常多有接济。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第83章 看店日常
清明, 天有小雨。
私塾休沐,学子们纷纷回家扫墓。
街上行人少,店铺里生意还行。
店里货品稳定以后, 每天都有些卖货的生意。
和陆杨想的一样, 人长了嘴巴,就要吃喝,他卖吃的,一年四季都红火。
前阵子县里人多,有些饭馆酒楼到他这里拉货, 买了笋子。
后来笋子断货,又买了些山菌走。连带着铺子里那点山鸡肉和羊肉都被买断货了。
山货品质在那里, 饭馆酒楼用过以后,又来做回头生意。
这笔生意谈成, 陆杨这里每个月能有一两多的收入,弟弟那边的货款就稍微多一些,刨除成本,每个月应该能挣二两银子左右。
这还不算野味。有新鲜野味, 也能送过去看看价。
稳住这个销路,山货生意就算起步了。
依然是早上忙一阵包子馒头的生意,就能得闲, 临近中午之前,再卖一些菜,下午就是零散的卖货, 买什么的都有。
陆杨给陆林和张铁两口子放假, 他俩自从帮工以来,就过年那几天得闲休息,一直在村里和县里来回跑, 年轻人,精神好,体力足,时间长了也会累。趁着清明,让他们回去扫墓,休息两天。
谢岩得了三天假期,等他们回来,陆杨再收拾东西,准备扫墓。主要是给谢岩爹扫墓。
他以前在陈家,没认陈家的祖宗,陈老爹不带他回村,往年在县里吃年饭、祭祖,他也不用给祖宗磕头烧纸钱,现在知道缘由,更不会凑上去。
谢岩问他要不要回陆家屯,陆杨想过了,不回。他认亲爹,是有生恩在,如今跟弟弟联络紧密,兄弟俩感情好,认个亲,不碍事,两边都不为难。回家扫墓拜祖宗,就没必要了。他都是送出去的孩子,拜哪门子的祖宗。
陆林和张铁休息,前门就他们夫夫俩照看。
娘在后院忙,陆杨叫她到前面说说话,聊聊天,她不来。
清明了,她有空就会去谢岩爹的牌位面前说话,不到前面来。
陆杨坐小椅子上,拿着绣箩缝制衣裳。
下雨天,铺子里光线暗,他缝制一阵,看看屋子里,感觉他们这间铺子需要刷个白墙才好。整体看起来更新更亮堂。
铺子还是原来的样子,添置了许多放货的大小竹筐,它们样式不同,或在桌上,或在地上。
因前门还在卖包子,要端着蒸笼走过道,平常卖菜卖野味什么的,也需要搬椅子,搭木板,凑个桌子用,当货台使,陆杨一直没加新的家具摆件。
他跟谢岩坐一处,不讲究黏黏糊糊,各有事情做,他缝衣裳,谢岩看书,这都是要光的事。
陆杨想了想,回去把灶屋吃饭的小方桌搬过来了,再点了一盏油灯,盖上了罩子,这一圈都亮堂了。
他叫谢岩:“阿岩,过来这里看书,我点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