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是从前往后整理,他定下的目标是一天整理三十本,翻开看看目录,有的没有目录,就粗略看看内容,再放到相关书架上。
其他学子过来找书,看见类别后,还以为是府学教官要整理静室书籍,这是方便大家的事,他们问一问崔老先生,了解怎样分,拿到书籍后,会自觉还到相应书架,让谢岩轻松许多。
这天,谢岩完成今日目标,看看时辰,差不多要上课了,就到桌边收拾书包,准备走了。
他看崔老先生摆出不爱搭理他的样子,迟疑着问:“您下棋吗?”
崔老先生没反应。
谢岩说:“下两局。”
崔老先生还没反应。
谢岩走了:“那算了。”
崔老先生:??
“三局。”
谢岩答应了,说:“你帮我看看文章。”
崔老先生:“……”
服了。
谢岩说:“就两篇而已。”
崔老先生有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给我儿子写信?”
谢岩跟崔二自中秋一别之后,常常念叨,每每想跟人聊文章时,都会提一句崔二,但没提写信的事。
谢岩是觉得他跟崔二不熟,而且崔老先生也能跟他聊学问,说话慢了些,他又不急。说话再慢,能有写信慢?
既然面前有人能聊,那他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他看崔老先生不高兴,拿出哄夫郎的机灵劲儿,说了句中听话。
“我找您请教就够了,您比崔二哥厉害多了!”
崔老先生摆摆手,放他走了。
酱料一事,就此揭过。
下午放学,谢岩抓紧吃饭,然后到静室下棋。
崔老先生还是爱悔棋,棋路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前他悔棋,更像是捣乱,毫无章法,纯粹的膈应人,考验心性。
今晚的两局棋,他悔棋都很有水平,几步之间,就让局势反转,让谢岩从优势转为劣势,思绪一直处于认真思索状态,两局棋下完,谢岩有些头疼。
他从书包里拿出文章来,崔老先生帮他看文章的时候,他就闭目揉脑袋。
崔老先生提醒他:“你还欠我一局。”
谢岩记下了。
两篇文章,不过一千字,崔老先生看了两遍,跟谢岩说:“很俗,这种俗,就跟你归还的那些平庸文章一样。你看太多了,照着写,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很难在其中注入你的思想。你只是知道这样写比较好。为什么好?因为别人这样写拿了好名次。”
谢岩放下手,认真看向他,说:“我平时作文,拿去给先生们看,他们都说好。我自己能感觉到不好,文思畅达的文章没几篇,写出来多是平平无奇的作文。
“上次回家,我与我夫郎聊了很多,这次回府学,我又做了些尝试,回想从前经历,我想我还是做得太少、经历太浅的原因。我理解的文章、产生的思考、与从前阅读篇章的相似与相悖之处,都是前人经验。”
谢岩最疑惑的是,并非每个读书人都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别人为什么能写出好文章,他就俗气得很,都是前人经验炒冷饭。
崔老先生问他:“你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