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谢星珩这便欣然接受了,他背上行囊,去嘉义省拜师读书时,首批送往丰州县的果酱、果干、苦芽茶,到货了。

货运到江府时,江知与正在开会。

糖制品销量激增,再有加盟商日益爆单,原料就捉襟见肘。

总不能在畅销的时候,货品不足,错失生意吧?

江知与又另外派人去府城,跟秦六爷二次合作。不论如何,请秦六爷供应今年的原料,为表诚意,糖厂可以在秦家没有加盟的情况下,始终低价出货给秦家。

在商言商,江知与又不是伸手讨要原料,是要给钱的,秦六爷没什么不同意的。

如今徐诚嫁了林庚,以夫夫关系来说,糖厂也能算是世子夫郎的“陪嫁”。这个面子得给。

谈定原料供应后,江知与又紧急找丰州县的大小商户商量种植原料的事。

买田是来不及的,成本也高。而商户们爱屯田,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余田,平时保守着,以种植粮食为主。

粮食是民生之本,江知与不动这一块。

他说:“你们不可能全种粮食,其他原本种植别的作物的田地,改为种糖原料,我会收购,也会给租子。”

商户们知道江知与出来做生意了,打交道少。没想到一来,就是这种形式的生意。

一般都是大地主,把田地租给百姓种。

百姓们侍弄庄稼,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混个温饱。

现在江知与来租他们的田,种什么东西,江知与说了算,那他们不就成佃户了?

嗯,不对,他们不用自己种地,不算佃户。

他们也是租田,不过是租的“种植权”。保证收购价,也拿租子。下面的百姓要种地,也得给他们租子。两头挣。

而且种植的是糖原料,单看糖厂的红火程度,就知道那点原料不愁卖。

他们互相望着,又凑一处窃窃私语。

刚好家里来小厮跟江知与通传,说津口县来信了。

江知与眼睛发亮,当即起身往外走,也跟商人们说:“你们先商量商量,我一刻钟后就回来。 ”

开会地点,借用了逛小集二楼的会议室。

这里大,也离家近,方便他两头跑。

两个崽崽陡然“失去”了一个爹和一个爷爷,每天都要哭哭,快一个月才将将哄好。要是长时间没看见江知与,两个崽能哭得喘不过气,让人想想就心间发疼。

来的小厮是听风院里伺候的升平,他还拿了东西,是一罐果酱跟三包果干。

附带了信纸,写了配方用量。

江知与粗略看过,当即明白用意,便叫升平下楼,找掌柜的取些牛乳、茶水、冰块来。

津口县的货品抵达丰州县后,径直送去江府。

宋明晖看过货,也先看了江承海写的家书。

做生意的人家,哪有什么自家品尝的东西?

知道后续还会有,趁着这次把大小商户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先给他们尝尝鲜。

江知惦记着家书,用泡茶来分散注意力。

等待的一刻钟里,他就在外头的待客厅,泡好了五种滋味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