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已逝,春日锦衫薄,这翰林院的地暖也熄了,宫柳泛起金黄,她折了几枝来缠在笔架子上,翰林院里几位女同僚见了,也纷纷效仿起来,折了几支缠在笔架子上,更甚者还去外摘了花儿来卡在柳枝上,屋中倒起了一番景致。
杜入微上了朝回来,看见这密密麻麻案几之中有几张折了柳枝缠着笔架,就道:“方才我到外面才听人说,那棵柳怎么秃了?”
他这一说是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都指着湘君道:“这事可不赖咱们,是您那徒弟领了头。”
原是湘君初入翰林院这处,杜入微常与她论典籍,因而格外亲近,杜入微常亲自指导她润色诏书,以及偶尔拟召之事,来来去去,她感谢杜入微的指点,干脆就将杜入微认作师傅,二人也越发师徒情深。
杜入微果然瞧来湘君:“你忙完了?倒要闲情逸致去折柳。”
湘君点头,将桌案上的一叠绢帛捧了过来放在杜入微的桌案上,杜入微也不再说话,只坐了下去,翻阅着她的绢帛。
杜入微徐徐看下之后,不住点头,看罢之后,转头看着她,有几分爱怜:“你倒是学得快,这几分诏也润色得不错,只是这待诏也不是好做的,还是折柳好,一方闲情逸致。”说罢,又是幽幽一叹气,揉着额角。
湘君看杜入微神色不□□稳,忍不住问出口:“恩师可是遇上难处?”
杜入微瞧了湘君一眼,又叹一口气:“前日山东河南饥荒赈灾,有人吞吃灾款,知县魏柯写折子上访,却被拦截下来,其上京都上访,却不想差点遭到谋害,侥幸逃脱后找了冬官侍郎贺子业,这才告知到陛下这出,陛下今日大怒,一来怒整贪官污吏,二来,是要咱们想个法子,免了这欺上瞒下的事拟召是咱们的事,陛下今日问起来,我这个翰林学士愣是一句也答不出来,只怕她还要再问此事,又是一场麻烦事。”
湘君听罢,也连连感叹,此事确实骇人,不过骇人之处倒不是在于有这“欺上瞒下”的事,而是这事捅到女帝手畔来了。
湘君坐回自己的原本桌案旁,休憩片刻,竟然有些文思涌出,提笔就写下来,一方毕笔,将宣纸转给杜入微看:“恩师,您看看,这可解您燃眉?虽算不得好法子,倒也应该可避免咱们中书省遭殃。”
杜入微抬起头来,正是烦闷之中:“你个小娃娃,哪里知道这些,快去折柳去吧。”
湘君有些微尴尬,只好提着宣纸转身回去,杜入微看着她的背影,心思一动,既能写出酷吏策,指不定是有法子的,当下唤道:“湘君,快过来!”
湘君连转过身来,将宣纸递了过来。
杜入微接过宣纸,先不看纸上写了什么,就点着桌案,颇有几分为师的严谨:“你看你,才说一句,你就坚持不住了,咱们这拟召的哪有什么脸皮子,纵然有也得坚实如脚下夯土。”
湘君他还有道理了~
杜入微低头扫眼看着宣纸,不过片刻,就连声赞好,湘君站在一旁只有干巴巴笑着。
“你这丫头,早有这些法子,怎么不写进你的酷吏策里?偏要分开来!”杜入微略有责地怪望了她一眼:“为难咱们这些老头子了!”
湘君她这个半道上认得恩师总是很有道理~
“得了,我这就送去给陛下瞧。”
湘君“那可要再润色?”伸手去接那宣纸。
杜入微一跺脚,像挪宝贝似的挪开宣纸:“走开!为师给你润色!”又提了提笔,还未落笔,就又将笔搁置在笔山上,瞪了湘君一眼:“还润什么!够好看了!”
湘君他高兴如何就如何吧,毕竟师傅是个好师傅应该是个好师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