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应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应该奢想去保护自己身边的所有人。
这个道理,李有财不懂。他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这样的经历是所有人都不想拥有的。他从一个富家公子,骤然变成一个江湖游者。他的性格变了,从一个不知所以的大公子,变得谦虚、礼教、甚至懦弱。
他的懦弱是害怕,害怕又有生命从自己身旁溜走。他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
所以李有财不懂,人应当主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更有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所驾驭性命之人,真的还是为着自己活着吗?只盼望他人的人,真的还活着吗?
应九天道:“所以你不必强迫自己去救别人,因为那原是他们自己的事。”
应九天认为,人,应该为自己好好活着,生死都只能怨自己,死了的人只是活的不努力,而活着的人便是成功者。所以他潜心习武,从八岁得到了幻心诀后,便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这武功至宝里。
可是他说的真的对吗。生死难道都只是自己的事?
“没有人愿做一只待宰羔羊,而即将被烹的羊羔,又哪有力气再逃?”李有财说,“难道她们的命里只能等死?”
“人的结局本就是死。”
“难道因为结局是死,就能想死就死?”
那些战争时期死于非命的平民百姓,那些浴血奋战、死于沙场的国家将士,还有那些蒙冤而死的人。他们的死难道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们的死难道只是自己的事?
固然不是,人是互相联系着的,我的举动很容易就能影响到你。只要是有联系的人生命之中,命运永远也不是自己所能完全主宰的。
应九天沉默。
李有财又道:“人总会死,那才要在世上努力的活下去。”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道理。因为人会死,才要努力的活下去。
若是一个人得到永生,那他还会努力的活吗?
他的生命超越一切,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瞬时过客,又何必要努力的活?
人会死,才要好好活。
这很奇怪,但确是至理。
这道理应九天却是不懂。他的一生中没有一个朋友,他又如何能懂。
“我有七情六欲,我无法放着友人不管。我想去救她们,不只是自己的愿望,而是我与她们的生命已融合到了一起。”李有财说,“她们的一切影响到我,因为我们的生命成了一个整体。”
有家人,有朋友的人。从来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的,他们的生命已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融合在一起。
应九天还是说不上来。
这一切他从未想过,什么是生命的融合,两个不相干的个体又怎么会成了一体。越想,他的思想越是浑浊。他的脑海中不断重复李有财先前的话语,反反复复出现“相融,融合”等字眼,他自己也未意识到整个人进入了一种神奇的入定状态。
在虚幻中,应九天好似瞧见了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正抓耳挠腮,瞧着这边傻笑。
“这便是另一个我?”
两个身影无风自动,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直至面对面碰上。
……
邪魔应九天。
江湖中人都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身为一个魔道中人,所做善事竟比任何人多要多。
传闻他用存银养活了数百个孤儿,还给三十五个村子修了祠堂。自他坐上乾坤堂教主宝座后,座下门生,再也未烧杀辱掠,也未干过打家劫舍的勾当。
这样一个人偏偏要称自己为邪魔,理由是自己的功法太过霸道,不积善则会走火入魔。
是否真有如此霸道的武功不得而知,但应九天这么说纯属瞎扯皮。
应九天一生之中杀过三百七十六个人。死在他手下的人,不是大恶之人,便是人赃俱获的贼匪。他从未杀过一个好人,也从未错杀过一个人。
他的功夫呢?没有人清楚他到底有多少本事,就如同少林方丈与武当掌门,很少将自己所有的本事都展现出来。所以江湖中对这些武绝的功夫更多的是揣测。没有真打过一场,如何能分胜负。
所以他是一个极度奇怪的人。
可是更奇怪的地方还不在这里,做了这么多善举的应九天却被江湖上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奸恶到极致的人。这些人不去关注他所做的善事,反而妄加猜测,认为邪魔定是用善举来掩盖更大的阴谋。
尤其是正道中人。
邪魔应九天已被他们列为猎杀的头号对象。所以,聚义盟最先攻击的魔教便是乾坤堂。
乾坤堂真的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的是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阴谋?
还只是侵犯了那些所谓正道人的利益?
还有幻心决,这门功法已经流传了千年,至少有上千人练过这门内功心法,可从未有一人将此功夫练至第五层。
明确的记载下,有三人将幻心诀练至第四层的巅峰,这三人
无不是当时江湖上的一代名宿。
但绝无一人!绝无一人能将这门功夫练到第五层。因为第五层的书页上写着八字“欲登穹顶,必知后退。”意思显而易见,若是要前进,那必要知道后退。能将幻心决练到第四层的人,哪一个不是绝世之才,其中含义又如何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