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十里亭

针与剑 故乡人 3742 字 4个月前

风疾走,树抖擞,枝条不断打着有规律的节拍,在空中翩翩起舞。

只是上头已少有绿叶。

这颗杨柳树也不知在此地伫立了多少年,弯曲粗老的枝干透露出一股沧桑之感。

杨柳树前头,便是十里亭。

这儿曾经只是一个亭子。

但现在已经作为从南到北,前往应天城的必经之路。

因为是必经之路,所以这儿的人很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匆匆忙忙,在这里饱腹、歇脚。所以就算现在这儿已经变成了一个镇子,它还是叫十里亭这个名字。

亭子,不就是歇脚餐饮的地方吗?来亭子的人,永远只是过客,却不会长留。

而现在,这里倒没有风尘仆仆的商旅与游人。十里亭里充满着江湖气息,四处都是背着兵刃的江湖中人。

因为从这往西北十里地,就到聚义盟。

还有五日便是郭松仁之子郭明的婚宴。这些前来道贺的人也当然不是真的为郭明来道喜的,多数人也只是来送送礼,与聚义盟攀一份关系罢了。

李有财携着汤落生与阮莺莺两人,走在镇中的小道上。他们打算在此地歇息一日,以洗去一身的疲惫。

那日,谢回天走后,李有财带着阮莺莺找到了汤落生。到时,汤落生以醒转过来,正坐立不安的跺脚。汤阮两人见到后自然是道歉一番而后互相吐露心声。

现在可好,两人如胶似漆,倒叫李有财夹在中间难以做人。

天空忽然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倒像是一场春雨。

可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冬日大雨的前奏。

果然。没过多久,雨下大了。大到李有财三人躲在屋檐下还是成了三只落汤鸡。

冬日淋雨可没什么意境,也不能带来诗意,最多只能带来疾病。

“这下倒好,连澡都不用洗了。”汤落生傻笑,将躲在他怀中的阮莺莺抱得更紧。两人竟然都在开怀的笑着,好像对于这样的场景很是开心。

可是李有财不开心。

被冷雨淋着总是不好受的。

所以三人躲到了就近的一家布店里。

布店不大,装潢的倒是很漂亮。四周的墙壁上都挂上了色彩艳丽的布料,如同在墙上开满了鲜花。从大雨中跑进店内,仿佛有一种从冬天瞬间步入春日的错觉。

能找到这样一个避雨的场所,还是很叫人开心的。

人生总是这么的奇妙。

该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伤心的时候偏偏会开心。

店里还有几个避雨的人,这几人也是几个被大雨逼着躲到店里。他们的身子上还滴着水,水溅到地上,渗进地板的缝里。

按理来说,此店的老板就应该拿出愤怒的眼神瞪着几人了,可这位老板却乐呵呵的。他正满脸笑容的使着大剪子,在给一位客人裁剪布匹。

柜台上还放着一锭大大的银子。也难怪,银子是最容易让人笑的东西了,这么大一锭银子,给谁谁不会笑。

汤阮两人情意绵绵,在共叙情话,李有财却紧紧的盯着买布的那位客人。

那位客人身穿白衣白靴,头戴斗笠,斗笠围着轻纱,将面目盖住。而且,他还是一位女人,一位身材曼妙的女人。

不过只要是男人,闭着眼睛也能猜出面前这人是一位女人。

她穿着一袭朴素淡装,从后头看来是让人这么的舒服。

但她的头上戴着一根簪子,簪子上镶着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这样的珍珠却是不常见。

她的身上还散发这一股香味,那是兰花香。

女人们总喜欢往自己的身子上喷香水,因为这不仅可以掩盖一些不必要的味道,更能在男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不过,江湖上有两个门派的女弟子们从不在身上喷涂香水,其一是峨眉,出家人又何需香味点缀。另一派弟子不是不用,而是没必要。

因为她们生活在开满鲜花的山谷中,那个山谷四季如春,所以山谷中每天都是花香四溢,她们身上很自然的带着一股花香。

山谷中只有一种花。

兰花。

江湖人也知道,兰花香是凝华派特征。

女人在布料店里买绸缎,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店里的汉子也只关心那姑娘曼妙的身姿,却不会关心她买什么,就算这姑娘要买一座皇宫,这些男人也只会看着她的屁股,而不看她手中的银子。

不过这些汉子虽然目光轻薄,但却不敢真的动粗,毕竟凝华派在江湖上还是非常有势力的。

李有财也在看着女子的身姿,只不过他不是在看女人的屁股,而是心中在奇怪。“凝华派的弟子为何要远赴万里,赶到这十里亭来买布缎子?”

疑问还未有时间思考,老板已经裁好了布,取出一个黑布袋子,将所有裁剪的布匹都装进袋子中。

袋子已经交到了凝华派弟子的手上。她动作很快,也显得有些匆忙,带着布,撑起伞

便步入雨中。

李有财在汤阮两人耳畔留下一句“等我”,便要闪身追出。

那老板突然大喊一声:“臭小子,别把水溅到布上。”原来李有财身上实在太湿了,走起路来将水甩到了墙边的布上。

道歉一句,再冲进雨里,那凝华派弟子的身影却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有财为什么要追出去?因为他发现,这位女子的身影他感到非常熟悉,仿佛挥之不去。李有财心中有一种直觉,这个女人他一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