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立带领着东航工业访问交流团到了西工大,受到了学校领导层和飞行器工程系院方师生的热情欢迎。
西安这座城市的航空工业实力实力非常强大,这里的603所是中航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还有许多航空有关的研究所和航空学院以及西工大的飞行工程组成了西安庞大的航空工业力量,在国内航空工业领域这里的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1970年哈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为这里打下了坚实的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基础!
杨万立遇到了一些老朋友老战友,他们原来都是在哈军工航空工程系一起工作很长时间的,老人见面非常热情,一些迁来能有十年的专家也上了岁数看到如今的杨万立不由得追忆起了往昔。有人还记得五十年哈军工建立时期,他们随着国内的几位著名航空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创立了哈军工的航空工程系,大家那时正当年轻,他们很快就赶上了大跃进那段激动人心的豪情岁月。
当时大家意气风发的设计了全中国最先进甚至领先世界的战斗机,“双二五”,飞行速度达到25马赫高度达到2万5千米,赶苏超美的东风113!
虽然最后哈军工的战斗机项目由于目标不断提高技术实力难以达到而被迫下马,但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仍仿佛历历在目!
而后来项目组解散人员大多奔赴各地,但留下的人也依然在航空工程系兢兢业业的干着本职工作,接着就是动乱年代的那段最艰难的岁月。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哈军工和航空工程系,那段在一起的日子格外难忘许多老人见面不仅热泪盈眶!
杨万立等人参观西工大航空系专业的实验室试制车间,丘劲松拉着杨万立说话,他格外的高兴一个劲的要杨万立去家里做做尝尝他爱人的手艺。
“想当初我们两个进哈军工的时候都是热血青年,我现在还记得你第一天报道的样子,背着行李卷手里还拎个兜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是1957年的春天。”
“我爱人也有日子没见你了家里的小囡囡都长大成人了,你可得认认门去!”丘劲松拉着杨万立的手微微激动地说道。
杨万立感慨地说道:“唉,一转眼就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一大把白头发了!”
接着他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我怎么也想不通国家怎么就突然拆分哈军工了,还有我们当初研制的东风113在当时世界战斗机领域里是非常先进的,差就差在我们基础工业薄弱,发动机和加工制造等技术上无法突破。但是也不能放弃啊,如果当初坚持下来像歼七那样20年磨一剑,说不定这款战斗机现在就是我们的空中王牌,可惜啊最后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可惜啊大大的可惜!”
丘劲松看了看杨万立,笑着说道:“多少年了还想着那款飞机,现在早都物是人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