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儿坐不住,从水里拔起船棹,放在船板上,弯着身挤到篷子里,问:“白衣服的道士哥哥怎么啦?”
祝阴拿浸湿了的巾子敷在易情额上,平静地道,“受伤了。”
“可他身上没伤口呀,你是不是瞧我好骗,在诓我?”秋兰不解,将易情左瞧右看了一番。易情散着乌发,面白如雪,不时从口里吐出一两声呻吟。
“伤在内,看不出。”祝阴说,声音淡淡冷冷的,“回船板坐下,这儿挤,容不下第三个人。”
秋兰鼓起脸,很是不快:“那你为何不坐外头?夜风这么冷,我又没添衣。你是个健实男子,多吹些风也不打紧,就当是散散燥!”
祝阴沉默无言,从始至终,他都未将头向她转来。秋兰发觉他似是不喜欢自己,一举一动都淡疏得过分。静默了片刻,她忽听得祝阴平淡地道。
“这船本就只载两人,你是后到的人,总该懂些先来后到的道理。何况,祝某须照拂师兄。”
他仰起覆着红绫的脸,摇曳的火光在他面上刻下了大片阴霾。
沉默片刻,祝阴微笑着直言道,“姑娘,直到如今,祝某心中尚无一丝带您回天坛山的想法,不过是师兄有意将您相留,而您又死缠烂打,祝某只得做个顺水人情。”
他忽而抬手,指向黑€€€€的河面,诡黠的笑意在面上绽放:
“你可曾想过,如今师兄昏厥不醒,若是祝某在此将您抛下河去,岂不是无人知晓?”
秋兰望着他的笑靥,打了个寒战。
她在风里飘荡时偶听过白石与祝阴的低语,知道这着一袭妖冶红衣的少年是自天廷降世的神官。可她不曾想过,一个肩负降妖之职的灵鬼官,为何能笑得如此柔邪,甚而像一只狰狞的妖鬼?
河上腾起袅袅白雾,烟水之中,祝阴的面容渐渐蒙胧。远处传来乌鸟的夜啼,嘶哑而凄厉地撕开夜幕的宁静。秋兰的心沉了下去,她的面前坐着一只恶鬼。那是一条吮血毒蛇,藏着尖獠,俟机咬上猎物的咽喉。
静默仿佛从头顶降下,良久才随着漫漾的水波散开。乌云轻移,露出弯钩似的月牙,淡弱清辉洒在红衣少年身上,衣袍上的银丝白鹤像落满了星子,烁烁发亮。
祝阴轻笑一声,垂下手,仿佛方才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他轻声说:
“天色已晚,姑娘早些安歇罢。”
流波泶€€,水声汩汩。船篷之中,易情贴着草席躺着,耳边涛声不绝。他头上剧痛难当,神识已坠入一片黑暗。
恍惚里,他似是回到了一日前阴雨连绵的大梁城,他被降妖剑穿透胸膛,从檐瓦上无力地坠下。祝阴接住了他,将他珍重地抱在臂弯里,像是捧着一样将裂的瓷件。
那时,他在剧痛中撇过脸,在朦胧的视界里,弓€€荼的血肉如融雪般消散。被降妖剑劈裂的巨口在喃喃低语,齿缝紧闭,双唇高撅,仿佛在绵绵不尽地重复着几字。
一阵恐怖之情忽如藤蔓般攀上心头。乘风游荡时,易情也曾见到鬼王那张巨口开阖,似是想说些甚么话。那硕大的瞳子滴溜溜转动,不懈地追逐着空中的那一抹鲜红人影。
它想说甚么?
易情在混沌里仿着鬼王的口唇,将那几个字从舌尖慢慢地吐出。他似是从弓€€荼破碎的面上望出了某种欣喜。鬼王谦恭而低微,仿佛是在对君王叩拜的臣子。
巨口一开一阖。
“祝、阴、大、人……”
鬼王弓€€荼在那时,曾一遍又一遍执着地低唤。
它在€€€€恭谨地呼唤祝阴的名字。
易情陡然睁眼,他卧在席上,满面冷汗。船篷里无人,只听得淙淙的水声,寂寥而森然。
叶篷里透来如霜的月光,冰冰凉凉的,寒意一直透到了心底。
几日光阴飞逝而过,三人依然在卫河上泊舟,小舟在流水中徐徐前行。祝阴操使着流风,比寻常摇橹的船家将船行得更快。两岸碧嶂渐近,山壁般环臂抱住一河翠波。飞溅流瀑之上,石窦深远,虬枝偃盖,他们渐渐入了天坛山的地界。易情的伤势时好时坏,时而生气勃勃,时而奄奄一息。药葫芦中的疗伤金津使完了,他便只得靠着祝阴画下的七字罡字忍捱着伤痛。祝阴那小子却也心眼极坏,偏要易情磕着头央求他,方才肯屈尊纡贵地在他伤口旁画上几笔。
船上多了秋兰一个姑娘,草篷里坐起来挨挤。易情时常盼着不要落雨,可河面上常黑风簌簌,天上雷声轰轰。秋兰挤进船篷里,和他贴肉挨着,笑嘻嘻地将脚丫子晃进在船板上迸溅的白雨珠子里,又乘机伸手进他袖里胡摸一通,捏着他的手臂不放。
“道士哥哥,我喜欢你!”一逮着机会,秋兰便会向易情叫道,嗓音甜丝丝的,像蘸饱了蜜水。
易情正敲着脑袋,烦闷地摆头,意欲甩去脑中疼痛,听了这话当即哭笑不得,“秋兰姑娘,我同你就只是一面之缘。你喜欢我甚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