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师父,唤他什么?”谢无尘问道。

余寅:“……”

余寅气的笑裂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观阅

第3章 碧云

汀舟学宫坐落于辰陵山,凡人轻易不可入。但在辰陵山下设有驿站,每旬旬底开启传送阵,将寻到驿站的普通人送至白玉阶下,走过白玉阶便获得了进入学宫的资格。

不过说学宫位于辰陵山上,并不准确。

白玉阶向上绵延三百阶,尽头是学宫大门。过大门是一条位于石洞中的青石路,两侧石壁上点着明灯。顺着路再走约百步,出去之时,正对一座嵌于崖壁中的牌楼。穿过牌楼,才算正式进入学宫。

“这座楼名作醒心楼,不过也有人叫它摘星楼。古人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座楼大概只有百尺的一半,等到夏夜星辰漫天时候,这里是个赏星的好去处。”

“不过会不会有人摘星时候把自己掉下来,就不知道了。”余寅用一种十分欠揍的语气慢悠悠补了句,“比如白师兄。”

这意思就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嘴欠被人扔下来的。

谢无尘不接。

过醒心楼,第一时间在眼前展开的,是连绵相接的白玉琼楼与大片的碧草舅茵,青翠遍野中不失宏伟壮观,一眼超越谢无尘平生所见。

曾经他以为,人间帝王家的红墙宫瓦已是凡人所见之极。

往前走,是一道往下的青石板路,掩在满地如茵的翠碧中。走过一段后,小路分作三条,一条往南一条往北,余寅带他走的是中间一条。

顺着再往前,是大片的青石与白玉铺就的广场,纵横十九道,酷似棋盘。棋盘尽头,白玉琼楼蔓延十数座,檐牙高啄,行廊勾连。

下了青石阶后,余寅声音便放轻了,吊儿郎当的感觉一并随着放低的声音淡去:“走出摘星楼是芸笥天,主建筑是藏书阁,学宫不干涉学子的学习方向,需要什么功法典籍凭借玉简在藏书阁借阅就好。”余寅边领路边解释,“我先带你去录名处录名。”

录名比谢无尘以为的简单,只需要将玉简在正对藏书阁大门的一座法阵上一叩就好。

出来时却不是走正门。

藏书阁正门是三九二十七道台阶,南门却是一道琉璃栈道,青石路从广场边绕来,通往栈桥下的另一座楼门。再往西,竟是一座湖€€€€藏书阁,是坐落在湖上的。

“若是从北侧走,需要再绕半个藏书阁上广场,从桥上过。你过来的时候,见广场北面那座石桥了么?”

谢无尘点头。

“是条小河,不过半丈宽,绕至藏书阁下,成一片湖泊。湖中种了许些莲荷,养了锦鲤,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去摸藕节了。”

南岸的莲荷比北岸的莲荷疏些,品种亦不同。北岸的荷叶亭亭玉立地,映在水中是大片掩着莲色的翠影,南岸是铺在水面上,一团一团聚在一道的睡莲,多为浅色,或白或蓝,隐着一股子温柔的意味。

绕湖而行,到正西时,路相交成一个八字,中间合并化作一座南北向的悬空桥,另两边则拐上两边的山。

在桥上望去,面前是苍茫云海,十二道云梯包围一周,没入云影之中。余寅指着云海下方群山怀抱中的巍峨殿影,道:“这是万象天,平日各阁师长在这边解疑答惑,修习上课亦在这里。顺着云梯往上,左手边是肴错天,右手边是无忧天。无忧天分做梅兰竹菊四苑,是休息之所,需得注意安静。”

左手边山势较矮,青石路蜿蜒在树影中,放眼望去,能瞧见青色的瓦并檐角上的风铎。

右边则是大片翠色,风过时偶见屋檐上的小小成点的脊兽,再一拂,又瞧不见了。

“对面是哪?”谢无尘问。

从这里望去,对面山峰是最高之处,山腰襟枫带云,是阴沉的天空下唯一的艳色,只可惜此时云雾过沉,瞧得不大清楚,但无妨令人想象它晴日之下的艳丽。

“那是碧云天。”

碧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