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知秋将指根丝线理好,收入掌心,“嗯”一声:“不完全算。第三座阵,是万象天封禁阵。”
作者有话说:
感谢观阅。
第45章 辰陵
“万象天封禁阵, 成于三百一十六年前。阵成后,辰陵宫正式更名为‘汀舟学宫’……”
对于秦问声等人来说,停驻在三百多年前的辰陵宫, 是他们不曾触碰到的曾经。对于白知秋来说, 却是依稀昨日,历历在目。而对于明信,他记得起的,不仅仅是辰陵。
四百多年前的人间乱局,哪怕是于白知秋而言, 都是消散在历史中的虚无缥缈的传说。
但这世间总要有一些人记得过去, 不管是不是为了留给后辈们一个完整的故事。
五百多年前,仙京、人间界、黄泉界隔绝,随之步入尾声的是未曾断绝过的人间祸乱。
相较于仙魔共存, 夜无人声的漫长上古, 人间祸乱渐息的一百多年, 委实不足一提。在这一百多年间, 修者绝大多走了通天路,去往仙京。五河八堑以西的仙门随之冷落,更甚者,已成遗迹。
极西之地,从此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枯骨硝烟气, 也再不是世人所传言的登仙之处。
而辰陵宫根本不是后世所言的避世仙门, 它从未在五河八堑的传说中留名。它是在三界隔绝后,由各仙门最后所留下的弟子们共同创建。
或是对人世间仍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不愿去往仙京;或是在修行上差些天赋, 走不了通天路;抑或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思虑担忧……
最开始, 也是没有人想着要去建立辰陵宫的。
为阻隔三界, 仙门大能陨落大半。人间灵力渐稀,遗留的祸乱需得肃清,这些重任皆担在余下的修者身上,这种时候,没人在乎他们也曾是史不留名的小角色。
这种“小角色”里,包括明信,但不包括杨雨。
明信蛰居千崖山内,偶尔下山伏魔。回程时,会对着曾经人来人往的山道走神。
风烟尽散,尘埃落地,连仙门都躲不开最终的蔓草荒烟。人间又有什么东西能得长久,值得他为此一留。
有时他又会想,日月轮转,四时不同,总能见着更多的鼎盛喧嚣。转念后,又觉人间界仙路近乎断绝,他没必要再撑着一点本事,在这天地间浑浑噩噩。
直到某一次巧合下,明信在松堑山山脚救下一个小弟子。
小弟子对着他拜了又拜,千恩万谢,谢得明信都有些哭笑不得。他给小弟子留下几张护身的符咒,顺口问道:“你在松堑山,是要去人间吗?”
河郡位于松堑山以西,出了松堑山地界,就是出了仙门。
小弟子苦哈哈地:“我不过松堑山,我想去白堑山找一位仙师。”
“杨雨?”明信转着手中的剑,又问了一句。
小弟子眼睛直接亮了:“您认得那位仙师?可知晓她而今在何处?”
“不算熟,不知。”
而后,明信便转身走了。
那是孟夏之月,万物并秀。当日下了场雷雨,明信撑伞走在山道上,倒是想起一些关于杨雨的事情。
他跟杨雨确实不熟,仙门巨掣清远门的嫡系弟子和千崖山旁系的入门弟子没什么可相提并论的。若是没有三界隔绝的动乱,杨雨恐怕已是清远的掌门;至于自己,多半也收了个资质还能过去的弟子在门下。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巧合。
非要纠结起来,他与杨雨,只有三面之缘。
杨雨是清远前任掌门的养女,天资聪颖,又肯苦修,在他们这一辈中很有名。明信第一次见她便是同自己师父去清远拜访,师父将那十五六岁亭亭玉立的女孩夸了又夸,然后在回到门中后,给他们几个加了不少功课。
于是尚且年少的明信记恨上了这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