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他考虑到蓝星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现状,用数学方法设计出来的另外一种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之前,谁都不能保证一定可行,不过古景耀在超算“九章”上对这套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就模拟结果来看,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所有这一切模拟的数据也都在论文中体现出来了。
他把这篇论文发€€表出来也并不担心会被其€€他国家,尤其€€是漂亮国学会,虽然这个理€€论模型对技术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是符合蓝星当前科技水平的,但他说的这个符合,是指他开过挂的夏国的科技水平,漂亮国以前是蓝星第一科技强国,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这个理€€论模型对其€€他国家来说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论而已。
《天工》的封面当然没有论文的详细内容,只有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以及一幅夏国最高水平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科技感十足的封面。
但很可惜,大多数拿到期刊的学者对封面设计的水平如何不感兴趣,他们€€的目光长久的停留在了文章的标题和作者上,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和迪教授的常温超导一样耸人听闻。
学者们€€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尤其€€论文的作者他们€€此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就显得这篇论文更加不可信了。
但是……想到这个期刊是夏国官方发€€型的,而且事前做了那么多的造势,再想想夏国的量子计算机和智能系统以及全息游戏,他们€€又觉得或许不能那么快下定论了。
毕竟夏国官方的公信力,即便是外国人其€€实也是比较信服的,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被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的无知民众,清楚夏国和媒体报道的妖魔化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报道不过政客玩弄的把戏罢了,而且他们€€对这些媒体可没有什么好感,那些无良媒体对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可没少拖后腿。
再者说了,夏国今年拿出来的那些直接在民间€€发€€售的科技产品,哪一样不是他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制造出来的?但那些东西€€的成品他们€€都拿到自€€己试过了,夏国确实没有夸张,他们€€的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得吓人。
学者们€€不禁在心里感慨:夏国真的和过去不同了啊。
当然,他们€€一直知道夏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这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也有过璀璨的文明和科技发€€明,比如夏国的四大发€€明其€€实就是外国学者评出来了,认为这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
而这些年夏国也同样做成了一件件外国人认为他们€€做不成的事情€€,不管是战略武器、飞行轨道离谱的□□、空间€€站等等,都是举世€€瞩目让人震惊的成就。
但这些东西€€还€€在科学家们€€可以理€€解的范畴内,属于确实是蓝星当前的科技可以做到的范围,但量子计算机、智能系统和全息游戏就真的是超过了,就好像全世€€界都在正常发€€展,只有夏国悄悄开了个挂。
这些各国的顶级学者们€€都知道自€€己国家的政府在关注着这些事情€€,因€€为他们€€多少也被咨询过,不过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不为政府服务,只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只是提供了一些科学上的咨询服务。
不过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种技术除非真的有外星人来到了蓝星并且教授了夏国人这些东西€€,否则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夏国人很可能秘密研究了很久,现在技术成熟了才放出来。
他们€€都相信,夏国肯定有更好的技术,这在全世€€界都一样,最好的技术肯定是先应用在军事领域的,等到军事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之后,才会轮到民用领域。
仔细想想,他们€€觉得这种可能性还€€蛮大的,因€€为夏国确实经常会在悄悄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成果了再放出来,他们€€有很多国家级的秘密研究所,保密等级非常高,外国人也很难窃取这些秘密研究所里的情€€报,没有人知道这些研究所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那么写了这篇论文的古景耀会是秘密研究所的人吗?
学者们€€看着古景耀的单位写着的是京华大学,不由再次皱眉,他们€€当然知道京华大学,这些年京华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一直在上升,每年都有不少重要的科研成果,他们€€对京华大学的一些学者的名字也很熟悉,但古景耀这个名字他们€€确定没有听说过。
不过就像当初常温超导的论文发€€表之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确信迪某人就是个骗子,却还€€是认认真真阅读了迪某人的论文,不少人还€€去做了重复试验一样,这种重要的论文不管到底靠不靠谱,还€€是值得看一看的,万一是真的呢?
而且搞科学,讲究的是务实求真,讲究的是有理€€有据,不能凭感觉做事,即便你€€很确定一个东西€€是假的,你€€也得有理€€有据地做出123点它是假的的理€€由,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翻开《天工》之后,第一页就是刊首语。
“天,在中文语境中有很多种含义,天工的天取的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词语,比如我€€们€€将基因€€带给我€€们€€的特征称为天生的,我€€们€€将自€€然灾害称为天灾,在这种时候天似乎就是人类行为干预之外的一切。但天又不是那些具体事物,如果一定要给天下一个定义,从科学上来说,我€€认为应该是世€€间€€的一切规律。
那么所谓天工,便是这一切规律所塑造出来的一切,包括宇宙的诞生、恒星的演化、星系的运动,也包括气候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更加包括生命的出现、食物链的平衡、人体的奥妙。所有这一切我€€们€€归类于自€€然科学的东西€€,都是天与天工。
《天工》的创刊,旨在探索发€€现利用世€€间€€一切规律,所谓人法天便是如此。”
对刊首语的翻译之中,实际上有些词并没有翻译,比如“天”并没有翻译成任何一个英文单词,而是直接用了中文拼音“Tian”,天工的翻译也是如此,还€€有人法天也没有翻译。
实际上《天工》这个刊物的名称也是没有翻译的,英文版本的《天工》用的刊物名称直接就是《TianGong》。
很多时候因€€为语言本身的不同,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很难做到信达雅,强行翻译并不是不可信,但大家讨论之后觉得没必要,于是干脆就用了道教界的普遍方法,重要名词直接不翻译。
顺便吐槽一句,道教为什么这些年一直积极在海外传播虽然有了一些成果,却一直无法和佛教等其€€他宗教比肩,固然有很多其€€他原因€€,这种高冷的态度无疑也居功至伟,即便是翻译过的经典或者通俗介绍,外国信徒依然要面对一大堆根本看不懂的词汇,而深入学习之后还€€会发€€现不仅必须学中文,还€€必须学文言文,当时就崩溃了好吗?
当然,学术语言还€€是道教经典还€€是不一样的,学术语言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直白,重要的是把事情€€描述地清清楚楚,就算你€€想不开要在论文里秀语法、秀文学素养,学术期刊的编辑也不会欣赏的,要秀文笔建议去投文学刊物呢。
这段刊首语对夏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外国人看到就有些不是很透彻了,这也是文化环境不同造成的,里面用了很多中文特有的词汇,对中文了解不深的人确实会有些迷糊,但大概意思还€€是能明白的。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这段刊首语的署名,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刊首语的署名还€€是古景耀。
不知道古景耀的人对他不免更加感兴趣了,能够被刊物邀请写创刊的刊首语的人,肯定不能是一般人啊,这也让他们€€对古景耀的那篇论文有了一些期待。
在外国学者们€€开始阅读古景耀的论文的时候,京华大学里知道古景耀的人看到期刊的第一反应就是:古景耀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到底都做了什么,为什么都能被《天工》这样的刊物邀请写刊首语了?而且他不是学材料学的吗?为什么写的论文居然是理€€论物理€€学的?
材科院讲师们€€的大办公室里,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会不会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古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