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疏闻言,立刻决定要去吃。
小小表示羡慕。
阿婆呵呵直笑,说两只小馋猫。
宋疏笑着又拿起一块桂花糕,抬眸时忽然注意到客厅后墙挂的三个老相框。
相框半米长,从其边框的旧色和发黄的玻璃可以看出,它与老人一样年事已高。虽然相框很大,里面的照片却只是最普通的六寸大小,密密麻麻放了很多张。
宋疏起身好奇地站过去,里面的人都不认识。
“都是以前家里的老照片。”
阿婆走过来,昂首望向这些照片,眉目慈祥,深埋沧桑的眼睛里回忆也留恋。她一一介绍道:
“这张是我年轻的时候,十几岁跟着县里的文艺团四处演戏,无论到哪里人家都张老师张老师地叫。”
“这时候结婚啦,没钱,身上红衣裳都是借的,一辆板车拉回家就算是迎亲。”
“哈哈,三个鼻涕娃是我的孩子,一转眼他们也都老啦,有了自己的孩子孙子。”
……
阿婆的嗓音很浅,口齿不清。
由时间积淀而成的一股清浅悲伤,随之缓缓罩住这片空间。
一张又一张普通的老照片,却写满了一个人的珍贵一生。此时与他人说起,仿佛让面前这个年迈的老太太重新经历了一遍过去。
风光,贫困,爱与传承。
宋疏侧眸望着打开话匣子的老人,眉头微微蹙起,但仍然侧耳认真倾听。
直到她声音止住,怔怔望着玻璃倒映的老人模样发了呆,青年才启唇轻声问:“阿婆,现在这里只有你一个人住吗?”
阿婆怀恋的眼眸顿滞。
记忆中的热闹归拢,她重新回到寂寥昏暗的老房子里。
老人发出一声长叹,抬起没拿拐杖的左手,树皮般褶皱的手指隔着冰冷的玻璃抚摸那张结婚照。
她哑哑嗯了一声。
“他比我大四岁,去年走了。”
琥珀色的眸子微怔,宋疏的脑袋卡住,本能地说了声:“抱歉。”
阿婆摇了摇头,拄着拐棍坐回了沙发上,背对着那面照片墙。她眼睛望着半空,微笑道:“不必道歉,人一辈子必然会拥有两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出生和死亡,这没什么可避讳的。”
宋疏怔然看着她微笑的侧脸,心里莫名空了一拍。
他忍不住挪开视线,看见桌上剩下的桂花糕,转移话题:“阿婆,桂花糕我可以带两块走吗?”
“就是专门为你们做的,都带回去吧。”
该吃的吃了,不该打包的也打包,两人告别阿婆离开。出门后,一直陪在老太太身边的少年站在门侧,默默看向宋疏。
他微微弯腰:“您好,可否借一步说话。”
见此,宋疏望向等他一起走的小小,颔首道:“我有点事,你先回家吧。”
“鸡腿呢?”小小问。
“等会儿再去拿。”
埋在黑雾里的女孩了然地点了点头,慢吞吞转身,走向对面的漆红双开豪华大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