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太好哄了吧。

小保成又有些嫌弃。

而常海和察岱,心疼之余,很快地接受了辰儿在外面落难时,这些对他提供帮助的朋友。

叙过旧,一群孩子就跑到黄家人这两天开出来的荒地上,看他们种下来的红薯。

苏辰这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和黄义说了红薯粉条、红薯干的做法,希望黄家人能凭借如今在京城还是个稀罕品种的红薯立足。

黄义担心这小家伙是把他大伯家的秘方说出来了,拉到一边问他。

苏辰好笑道:“我大伯家不靠这个秘方吃饭,你们放心用。”

还真是啊。

黄义觉得这个小孩有点神奇魔力,如此没有心机,也不知道以后在他大伯家生活容易不容易,便交代:“常言道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在你大伯家住要注意一些。”

“嗯嗯,”苏辰点头,对于真心关心他未来的黄义有些愧疚,可也不能说实话啊,就道,“我家里还有祖母呢,你不用担心我。”

有祖母在当然会好很多,黄义放心了许多,打量他两眼:“看你的确是过得不错,在你大伯家好好待,如果有什么事,就来找我们。”

常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几步外,说道:“你放心吧,辰儿还有我们这些舅家的亲戚护着。”

苏辰都忘了介绍小舅和表哥了,便和黄义说了那天他进京城后发生的事。

黄义听得惊叹,不得不说,辰儿这运气,是真好。

黄大嫂整治了一桌颇具农家特色的席面,整只的鸡,炖得烘烂的一条大鲤鱼,还有一锅炒崧菜,一大锅蒸米饭。

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农户人家来说,是极为丰盛的菜肴了。

苏辰很给面子,米饭都回了二碗。

康熙也没少吃,别的不为,就这家人待他家辰儿的真诚,这顿饭就必须得吃。

因为此,十分敏锐的黄老头对于康熙等人的身份没有做过多的猜测。

饭后又闲聊了会儿,康熙便带着儿子告辞。

黄家人一直送到十里庄外,双方约定以后常往来,这才分别。

回到家,看到苏辰大伯送来的礼中,除了有五个五两一锭的银锭子,还有许多幼儿的开蒙书,黄老头感慨颇深。

他将家里的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叫到跟前,展示了苏辰大伯的谢礼,告诉他们苏家人可以结交,并告诫他们以后能行善事便不要漠然。

这是实打实的好人有好报了,黄家这些人一个个的对老爷子都是心服口服的。

最后,一家人商量过后决定,用这二十五两银子买两亩良田,随后先在家中给孩子们开蒙。

因为苏辰送来的谢礼,黄家人很快地就在逃灾后恢复元气。但对于其他灾民来说,想要重新有安稳的生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马车再次走过西直门的时候,苏辰从一掀而过的窗帘外看到许多聚集在城门外的灾民。

康熙的脸色不太好看,只是他也知道下面的官员对于灾民,已经尽力在安置了,但是源源不断的灾民就像是决堤的洪水,总能一波又一波的涌来。

真要全力安置,户部肯定承担不了。

像今日的黄家人,若不是那位黄老爷子能调度得起来,自个又有非同一般农人的见识,他们一家也很难这么快在京城边安稳下来。

哎!

康熙不自觉叹了口气,手指雨点似的敲打着膝盖,暴露出他心中的焦虑。

听到阿玛叹气的苏辰转头看了一眼,康熙察觉到,给儿子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