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泰在三藩战场上好几年,虽然贪图享乐,但一路也多多少少立下不少功劳,此时骂一句“多事”,还是转头去援救常海。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儿,如果他死在这儿,噶布喇那老小子少不得跟他的外孙说老子的坏话。”

一路骂骂咧咧的到前线阵地,彰泰却看见了令他一辈子都难忘的一幕。

让蔡毓荣吓破胆的象群,此刻已经被分散到两边的山林中,常海带着不到一百人,个个手里端着弩箭,正蹲在土堆后唰唰朝着吴军的营垒射着。

另一边,却是行动有序的一百余人,他们躬着腰钻进被大象踩他过的残兵里,把那能捞的都捞出来抬着放到一边。

悠悠闲闲的还有个去抬人的兵徒手抓敌方射来的箭。

彰泰看呆了,他不知道战斗还能这么打。

苏辰却坐在一只大象头上,目光严肃的看着此刻的战场。

在他看来,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其实和过家家没有什么差别,救援战场上的伤病几乎无压力。

因为现在的箭矢即便再快也快不过子弹,再厉也厉不过子弹,箭雨看着吓人,其实危险性很小。

更何况,还有小舅带着人在前面阻挡着一部分箭雨。

而对面的吴军,见他们的大象阵被破,根本不敢上前来短兵相接。

苏辰把胳膊肘搁在此时非常温顺的大象脑袋上,看着前面叹口气。

突然,只听轰的一声,一梭火球冲着吴军的营地落下。

这是苏辰来到保宁之后,按照南怀仁的大炮图让保宁府的钢铁制造处帮忙造出来的,两个士兵就能携带的小型轰炮弹。

才做好没多久,他和小舅听到彰泰部军队停滞不前就带着来了。

这算是第一次试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而那边的彰泰,听到这猛的一声,此刻握着腰刀的手都有些发抖。

彰泰想哭:没有炮,哪里来的炮声?太子殿下和辰王殿下的这个舅舅,不是人啊。

天色未暗,江西坡还驻守的吴军全部投降,东路军大胜。

此时,姜林持着训斥彰泰、蔡毓荣二人的圣谕才刚进四川。

苏辰看着北方的天空想,再加上这个新年礼物,他不回去过年阿玛应该不会生气了,不生气的话就不会在以后看见他而新帐旧帐一起算。

保宁府,一个没有多少居民的街道里,位于中间的一间普通宅院突然响起一阵一阵铜铃声,不几息功夫,便有三五一群的孩子打开大门出来。

直到一刻钟之后,这样密集出来的孩子们才渐渐没有了。

阎山拉着一捆尺长的小圆棍子出来,在棍子下面则是一摞摞并排放着的整整齐齐的雪白纸张。

蹲在墙边的几个男人赶紧站起来,一个吃着饼子的也忙把饼子塞在胸口里,涌上前去七嘴八舌的问道:“小阎掌柜,今天出多少笔?”

铅笔。

尺长的一根,木头包着一根黑色的细芯儿,看起来没有多少,一根却能用很久。

这种近来才在市场上出现的铅笔,真正的读书人当然不会看在眼中,但却很受小生意人、有点闲钱的小家庭喜欢。

能有一根方便非常的铅笔记记东西,在平常人家看来是很大的一笔财富。

更何况,这个笔,还有这个小坊子出的纸,都是价廉物美的好货。

一捆十根的铅笔,只需二十文。

一叠百十来张的雪白纸张,也是仅仅要三十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