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苏辰道,“不过我是要探亲去的,我吃完面就得走。”
“那您不做大生意了?”朱三哄他,“你家亲戚是哪里的,要不然我陪你一起去?”
苏辰想了想,道:“一会儿叫我的仆人在这儿等着吧。”
赵涛:爷,我得一直跟着您。
朱三先应着,心想他们大哥肯定一会儿就来。
大哥家距离这面馆近着呢。
然而左等右等,连朱三自己要的一碗面都吃完了,大哥还没来,老大也不见个影子。
苏辰起身:“真不能等了,我先去看长辈。”
朱三笑道:“急什么,我们镇子上好玩的地方多着呢,不如先带你看看去?”
苏辰已经起身走了,他伸手想抓,手腕差点没有被那个一言不发的护卫给撅折。
“疼疼疼,快放手,”朱三惨叫,“别到最后生意做不成反是结了仇。”
赵涛放开手,朱三往后趔趄好几步,阴鸷的眼神在赵涛身上扫过,要不是看你们是头肥羊,昆山县衙就是你们的下一个去处。
千灯镇的街道上并没有多少繁华景象,偶尔看见两个摆地摊的,也是瑟瑟缩缩一脸愁容,苏辰一路走着出了镇子,心底的冷笑凝固在唇边。
这地方,还真是被某些人的人给遮住了天啊。
昆山县叶宅,朱俊正在前院伺候笔墨,有个小子快跑进来,提着笔的叶方恒道:“什么事?”
那小子看了朱俊一眼,道:“大老爷,那个陆恩的婆子又来了。”
叶方恒皱眉,问朱俊:“不是早就把这家人打点好了?”
朱俊笑着回道:“奴才给了他们家十八两银子的安家费呢,可这婆子不甘心,早些年顾老爷子不在,她想发泄也找不到人才没声儿。现在人又回来了,杀夫之仇,哪能不报?”
叶方恒提着的笔顿在半空里,朱俊小心地觑着他的神色,说道:“大老爷,咱们和那姓顾的仇怨也不少。别的不说,那八百多亩肥田---”
叶方恒的脸色一瞬间非常难看。
朱俊又说道:“况且,江宁那边都在说,姓顾的收了两个了不得的徒弟,如果他想要回顾家祖产,二老爷又不在了,咱们能守住?”
叶方恒沉默片刻,说道:“不为那些田地,只为着当年差点逼死他,这件事恐怕也不好善终。”
朱俊正有此意,两家若是好了,早年夺地陷害入狱的仇还不是都要他一个仆人来背?
所以,斩草要除根。
姓顾的要么一辈子躲在外面,要么就别活着待在昆山。
叶方恒为难:“现在想办他,可不像当年那么容易。”
当年,顾炎武没少跟人从事抗清活动,他结交的,都是朝廷反贼钦拿要犯。
那时候都没把他弄死,更何况是现在。
朱俊向外看了看,刚才跑过来那个小子立刻识趣儿地退了出去。
“老爷,您忘了,前几年皇上开博学鸿儒科取天下贤才,他是宁死都不愿意去的。”朱俊两只眼睛里都是算计,“现在他就能想开了吗?他是不会跟朝廷的人摇尾乞怜的,而且我还找到一个好东西。”
一张诗笺被他掏出来奉上。
叶方恒搁下笔,读道:“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这是?
朱俊笑道:“顺治十年,张名振军从长江口一路大胜,他登金山遥祭孝陵,这首诗就是那顾老头子欢欣鼓舞之下写的。您看他后面这一句‘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您见过比着更明显的反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