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有想到,石达开部太平军竟然在大渡河一战覆灭。
吴可更觉诧异,怎么说石部在与四川清军的交战过程中,并没有吃过什么了不得的大亏,怎么就一战完蛋了呢?
这一仗给了吴可和乡勇队将领极大警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军事行动坚决不犯相同错误,致使原本的不错形势毁于一旦不说,还身临绝境几乎没有翻身机会。
根情报所示太平军将士发起大渡河战役之初声势极壮,参与作战的太平军战士都是经过万里长征身经百战的勇士,只要登上河岸,谁也挡不住他们的去路。战争中清军不断施放枪炮,太平军虽有伤亡却毫不气馁,仍在波涛起伏的河心奋勇前进。
渡河战役眼见就要成功了,在岸边呐喊助威的太平军将士忍不住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想不到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河水突然暴涨。在滚滚而来的洪峰冲击下,前冲的木船打翻,竹筏冲散,将士纷纷落水,没有打翻的船筏,也被急流冲走不知去向。
这次抢渡,太平军百战精锐五千人,无一生还。
大渡河水暴涨,石达开为怕旷日持久,陷于被动,决定转移进攻方向,抢渡松林小河,准备沿大渡河南岸向泸定进军。次日即亲自督战,挥军抢渡松林小河。
松林河河面虽宽,水量不大,枯水季节,行人可以涉浅过河,这时涨水,水石相激,一片浪花。既不能涉浅,又不能行船,只靠一座铁索桥维持。河对面就是番族土司王应元的驻地。
他听说太平军金银无数,一心发财,所以死心塌地充当清军打手,下令所管束四十八寨居民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并强集士兵和地方团练扼守。5月22日,太平军抢渡松林河那天,王应元已经调集各族兵勇二千余人,在河西岸三十里处处设防。
石达开见对方人数不多,就决定在河口上下几里路内处处抢渡,使敌人防不胜防。这时满河都是急水漩涡,想涉水过河,简直无法下脚。将士们就手握长竹竿,三五人,七八人联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涉水。
但是河心有道深沟,水急如箭,难以跨越,一人跌倒,相联的几人也都站立不稳。跌下深沟,撞上乱石,立刻粉身碎骨。在急流之前,就是平时渡河也危险万分,更何况是敌前抢渡。因此十之七八都冲不过那条深沟,少数过了沟的,冲到对岸已筋疲力尽,都被以逸待劳的土司兵马刺倒。
这一天,从早血战到晚,太平军依然过不了河。
5月23日,石达开移兵至河口以上十里的磨坊沟抢渡,这里河床较深,河面较窄,没有乱石险滩,可以泅渡。他挑选了善于泅水的将士数百人,口衔利刃,同时泅渡。对岸防守土司兵马不多,只要泅渡过去的人能够抢占一段河岸,抢渡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