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下半年,整个大清的焦点是湘军。
就连京城里的两宫太后以及小皇帝,还有领班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在这当口都不及湘军主帅曾国藩风光耀眼。
不管曾国藩愿不愿意,他跟湘军此时已成大清甚至整个亚洲瞩目的焦点,湘军的一举一动被人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研究观察。
吴可不知道其他人什么想法,是羡慕嫉妒恨呢还是羡慕嫉妒恨,反正他是挺乐意看到这情况的。
湘军几乎吸引了整个大清的全部关注,给他暗中行事不知提供了多大方便。
就当两江闹得沸沸扬扬,各种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两广总督衙门已经成功将电报线路与城外各大军营连上,完成了实时通讯的目的。
让总督衙门上下高兴的是,因为两江突然传出曾国藩可能称帝的谣言,两广境内的传统守旧势力的目光全部被吸引过去,竟好似没发现总督衙门的小动作一般,任由总督衙门上下其手小动作频频。
当然,吴可也没做得太过,稍微试探了一下两广境内传统势力的反应之后,他并没有再接再厉全面铺开一系列高歌举措,而是适时缩手慢慢消化之前所得,并不一味的贪大求全急功近利。
也就在同治三年下半年,琼崖昌江铁矿矿区至北部湾昌化码头的铁路一期工程终于完全竣工,当然为了不引起外界关注否决了手下小弟好好庆祝一番的提议。
上百里铁路的建设完工,在这时代的大清已经属于前所未有的创举,尽管这条铁路专属货运寻常百姓很难直接感受到其好处,但吴可以及手下小弟明白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绝对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好事。
不管手下小弟是何想法,吴可确实不想闹腾出太大动静。在洋务运动还没形成压倒性优势之前,他确实不想吸引顽固守旧势力的火力,越晚被朝廷发现小动作越好,两广的实力发展能得到更多好处。
这不,趁着两江闹得风风雨雨之时,吴可大胆的在琼崖昌江矿区,开办了工人技艺学习小组以及以识字为主要目标的夜校。
这事儿实在太过敏感,有挑战士大夫阶层的意思,稍一不慎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被整个大清的文人阶层视作大敌,所以他行事万分小心不敢有丝毫大意,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立刻采取强硬措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连传统文人出身的李鸿章等人都知晓,想要搞洋务必须得有懂洋务的人才,不然搞洋务只不过是一句虚言而已。
不像恭亲王等人嘴炮打得震天响,实际行动却是乏善可陈,两广这边却是实打实的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洋务运动,琼崖矿区那条长达百里的铁路便是最好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