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头慌忙问道:“那他答应没有?”
老家伙摇摇头说:“那小子拒绝了我。哎,老了,连招揽个人才也没了从前的魅力。”
“爷爷哪里老了,爷爷年轻着呢,还要再活五十年的。”
老爷子笑笑,揉揉孙女的脑袋说:“但愿吧,承我家蕤蕤的吉言。对面书柜第三格有一套九五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通史》,你拿回去有空翻翻,读着也要写些心得体会。”
“是。”
夏荻蕤回过头去,眼睛突然被书柜上方墙壁的一幅书法作品给吸引住了。字写得很好,笔意流畅,笔画纵横,气象万千,大有宗师气势。其间蕴含一种令人伤感的情绪,但那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她年纪轻轻却无法体会出来。
上面写的是一首古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杜甫。公元七六五年,杜甫辞去严武四川节度使参谋一职,不久严武死,他更无所依傍,遂买舟东下,途径渝州、忠州时写了这首诗。
微风吹动着岸边柔嫩的细草,夜间一叶孤舟上耸立桅杆。夜的安静,人的孤独凄凉。
星星悬挂在天际,旷野无垠,天地相接;月亮初升,像是从大奖波涛中喷涌而出。视野开阔,极其壮丽。前边写得如此孤、凄、纤、小,此处大江平野,形成巨大的反差,以天地之高远,大江之壮阔,反衬细草微风、桅樯孤舟的渺小,天地之间,扁舟一叶如风中草芥,更显其孑然。
夜处孤舟的氛围触发了诗人的情怀:我的政治才能也可以使我名垂千古,又岂知是诗歌呢!年纪大了就应该退休——不过是正话反说罢了,发泄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郁之情。不如像沙鸥一样在天地间流浪。
不愧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短短四十字写尽了为国为民的情怀。
下面的落款写着:“陈华遥”。
看到这个地方,夏荻蕤不禁冲口而出“啊”的一声。
要知道朱家的财力雄厚,天下什么宝物搜刮不来?朱青深书房里就有几幅米蒂、范宽、苏轼乃至祝允明、张大千的真迹。这些人的作品送到拍卖行去,价值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挂在房间里也要增添不少光彩。爷爷有那么多好东西不挂,怎么会挂普通人的书法作品?
“蕤蕤,怎么了?”老家伙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