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我又揭棺而起了 清远 1895 字 4个月前

青衣女子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正巧我也有事要禀报陛下,有劳了。”

小黄门看着她清雅白皙的脸颊,脸色微红,“不敢当,请令君随我来。”

时值正午,元明宫却依旧安静。

侍人、黄门、宫女们各司其职,安安静静的坐着本职工作。

兰台也是如此,倦怠的午休时刻,点着沉香,闲暇时阅读简牍,无事则与同僚无声对弈,日子闲适有趣。

青衣女子在正午的阳光中,被带到了养心殿。

年轻的皇帝一身淡红金龙常服,练着字。

她面容有些稚嫩天真,有一双圆圆的讨喜的眼眸,看见青衣女子,她热情的挥了挥手,“令君,快来看看朕的字。”

“子明说朕的字比旬前好了许多。”

顾云笑容温润,黑色的深衣衬着白皙的脸颊,说不出的儒雅。

她道,“陛下天赋过人,又勤于练习,字迹自然一日好过一日。”

在通体黑红二色的宫廷中,那身青衣显得分外显眼。

女子微微行礼,眼角也带上了笑意,“陛下唤臣来,可有要事?”

姬祥用欣赏的表情看着她。

相比规矩古板的大臣们,她的新兰台令总有种说不出的洒脱肆意,青衫潇洒,风流俊逸。

青衣女子正是大好时光,乌发如云,眉眼清朗,是无论何人见了都要称赞的长相,如萧如竹,爽朗清举。

“令君,你上前来,何必站的那么远。”

青衣女子依言走近,并无寻常人的诚惶诚恐,大大方方的让姬祥更生好感。

她好奇的问道,“朕一直好奇,你为何要号十里呢?”

听她这么一说,青衣女子不禁失笑,“这是因为臣少时的一句荒唐话。”

“什么话?”皇帝迫不及待的问道。

顾子明也没忍住笑了起来,语气不乏调侃,“‘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此言陛下可听过。”

“朕当然听过。”年轻的皇帝兴致勃勃的道,“朕还知道,下一句是,四海之内,岂无奇秀。”

顾子明笑着点头,“当时我这师妹便放豪言,说要自号‘四海’,她一下午都在逼着大家喊她四海君,后来首辅大人回来知道了此事。”

青衣女子露出了惭然的表情,“年少无知,年少无知。”

“首辅大人问她,‘汝才浅至此,焉敢称四海?’遂连述其十问,她答到第七问,便力有不逮,最终低头服输了。”

“当时首辅大人评判,‘汝不能为四海,亦非十步芳草,芳菲可有十里焉,’”顾子明笑道,“于是她就骄傲的自号‘十里’,还打赌,将来她早晚能号‘万里’。”

“她晋升治国时,首辅大人感叹道,‘子可芳菲千里,万里亦不远矣,’”顾子明看向青衣女子,眼神调侃,“但是她坚持自号十里君,不肯再以万里为号了。”

“惭愧惭愧,”青衣女子以袖掩面,“当时不知天高地厚,豪言令人发笑,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皇帝嘻嘻哈哈的笑道,“令君之才,万里芳菲,该叫‘芳菲君’才好,何须自谦?”

见圣女前来,皇帝两眼放光乐不思蜀的模样,两人知趣告退。

顾云:“你何时归来?”

十里君:“快了。”

顾云:“何须留念,陛下赤子之心,仁厚爱民,对你期望甚高……”她顿了顿,重声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