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只差一步

其中一人站定后,远远的冲张家渔船喊了句:“吴嫂子在家不?在就快快放了竹筏接我们上船,我们可是专程来给你们家送好姻缘的!”

北宋的媒人都必须是两人同行,打扮也自有一套讲究。

因此吴氏探头往岸边扫了一眼后,猜出那两个妇人的身份、心里立时大喜,马上下船撑了竹筏把那两位媒婆给迎上了船,又是请坐又是看茶、还先扯了几句无关紧要家常,客套了半响三人才进入正题。

那两位媒婆一个姓马、一个姓刘,早先已从齐家那头得了准话,晓得张齐两家早就已经合议过亲事、没什么需要商量的地方了,她们只要按照规矩多到张家跑几趟,这门亲事就能做成、无需她们再多费唇舌说亲。

因此那两位媒婆一进船舱坐下,其中那位姓马的媒婆说完客套话、茶都没顾上喝一口,就火急火燎的把齐家交给她的求婚启掏了出来,笑容满面的塞到吴氏手里、说道:“这是齐家托我们送来的求婚启,吴嫂子你可要瞧仔细了,有不妥当的地方尽管开口和我们说!”

这草帖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因此吴氏虽然不识字也没找人细看它,而是直接把一早准备好的大红洒金草帖递给了马媒婆。马媒婆得了张家的草帖、说了几句好话后,便急忙忙的拉着刘媒婆告辞离去,立马将草帖送去齐家给林氏过目。

而张齐两家交换过草帖后,便算是相互允许成婚,紧接着两家便可以分别再起细帖了……

这起细帖可比起草帖讲究多了,细帖上头要仔细的写明双方家中上、下三代人的名讳,议亲之人的身份、田产及官职,以及议亲之人出生年、月、日,在兄弟中排行第几,双亲是否健在、以及请谁当主婚人等等!

这些每一项都必须详细的如实填写,不得造假捏造、更是不能谎报家产。

此外齐大郎兄弟还小、双亲也都还健在,因此齐家自是还未分家,渔船良田等家产也都按照齐家现下的情况来填写;还有一点就是齐大郎今年才四岁,将来是出仕为官、还是种田经商都还没个定数,因此官职一栏暂且空着。

至于张巧儿的妆奁,一般是根据齐大郎今后的身份来斟酌着准备的,因此张巧儿的细帖上、陪嫁一栏也暂时先空着,打算日后两个孩子都大了、张巧儿要出阁了再一一填补上去。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张、齐两家事先也都商量过了,因此细帖送到对方手中后、两家都没任何异议。反正只要走了纳彩这一仪式、男方正式下过彩礼,那这门亲事就算是板上钉钉、受北宋律法保护了———除非张齐两家自愿退亲,否则这亲就一定得结。

而男女两家交换过细帖后,接着齐家要备一担许口酒,用大红花络罩着酒瓶,再装饰大花八朵、以及彩色罗绢或银白色的花胜八枚,还要寻些花红缠系在担子上。此举被称作“缴檐红”,是北宋婚嫁习俗之一,也是男女定亲后、男家必须送到女家的物事。

张家接了齐家送来的那担子许口酒后、也要按照习俗回礼———先取许口酒酒瓶二瓶,倒空酒水往内盛入淡水、并放入活鱼三五条,再附筷子一双,备齐后送与齐家。此举被称作“回鱼箸”,也是北宋婚嫁习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