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章 大结局(上) (3)

天了!“裴诸城丝毫不让,神情坚决。

朝臣顿时又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裴诸城,认为应当严惩;另一派则认为不该严惩,不过这些人里一小部分也是想要拉拢王昌杰背后的关系,但更多的,却是感念李树杰时疫的恩德,又觉得他是心思厚道,碍于人情而支持的。

宇泓墨在上面看着,忽然给宇泓瀚递了个眼色。

果然是个疼老婆的,连岳父也不能看着受委屈!宇泓瀚有些无奈地想着,却又觉得有几分好笑,从前没发现九皇弟原来也这样护短。不过,眼下着时机倒也不错!

”人人都说李侍郎宅心仁厚,难怪能在时疫中立下大功,不过,李侍郎到底是真的仁厚,还是假的仁厚,本殿下倒是很感兴趣。“宇泓瀚突如其来的话在众人的争执声中显得颇为突兀,说着出列,对着上面的皇帝躬身道,”父皇,关于之前的时疫,儿臣有事要禀奏。“

皇帝微微皱眉,看了看宇泓瀚,再看看旁边不做声的宇泓墨,又看了看殿内群臣,点头道:”说。“

”之前的时疫,有着诸多蹊跷之处,只是当时儿臣只觉得蹊跷,去不知道蹊跷的缘故,因此多加追查了些。谁知道,竟让儿臣发现,上次的时疫并非天灾,而是人祸,竟是有人为了一己私欲,害得京城七万余人染病,一千余人过世。“宇泓瀚沉痛地道,”父皇,如此丧心病狂的恶徒,应该千刀万剐,绝不能宽恕!“

李树杰心头一震,勉强道:”虽然说那冯香华的确遭遇堪怜,但是她为了一己私愤,害得这许多人遭罪,的确罪孽太大。不过,她已经过世,死者为大,也就不必再追究了吧?“

”本殿下所说的罪魁祸首,可不是那位被人害死的冯香华!“宇泓瀚意味深长地道,转向门外道,”带进来吧!“

不知为何,宇泓烨心头涌起了一股不安,下意识地看向李树杰。

而李树杰在片刻的惊慌后,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唯一可能让他暴露的凶嫌,早就已经斩立决了,除了他,不可能再有任何人将事情牵扯到他的身上。他得镇静,不能中了这个六殿下的诡计,又或者,六殿下所说的人并不是指他,而是另有其人。

然而,李树杰的镇静只维持了片刻,转眼间就变得满脸惊慌。

只因为那个被护卫带进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应该已经处斩了的凶嫌,也就是冯香华丈夫的同行钱大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钱大华不是已经处斩了吗?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在金銮殿?

”李侍郎似乎很惊慌啊!“宇泓瀚淡淡笑道,”怎么了?被吓着了吗?“

李树杰稍微定了定神,知道自己方才的惊慌很明显,遮掩不过去,便道:”的确是有点,按理说,这凶嫌钱大华不是应该已经处斩了吗?原本应该已经处斩的人又突然青天白日的出现,我还以为见鬼了,也难怪会觉得惊讶了。想必不止是我,其余众位大人应该都——“

说着,向四周看去,却微微一怔。

只见在场众臣都显得很平静,似乎这钱大华出现在金銮殿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就算有人脸上有惊讶,也是看到他的神态变化才会觉得惊讶。李树杰不觉有些恍惚,难道说明明就已经死掉的人,却又重新出现在眼前,难道这还不值得惊讶震撼一下吗?

他正迷惑不解,宇泓瀚却微微地笑了:”这倒是奇怪了。“

因为不解,李树杰显得有些焦躁:”有什么奇怪的?“

”当初投井案是由大理寺主审的,和李大人并没有关系。而钱大华受审,被斩的时候,李大人还因为失血过多而养在病床上。但现在,李大人居然能够一眼认出钱大华,这难道不奇怪吗?还是说,早在时疫发生前,李大人就见过钱大华不成?“宇泓瀚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同惊雷。

李树杰这才察觉到自己出了差错,忙掩饰道:”这钱大华害得那么多人身死,我实在觉得气愤,所以,他斩首的时候,我虽然身体不好,却还是去看了,因此认得。“

”李大人果然对这时疫案的元凶关切得很,明明身体那么虚弱,居然还强撑着去看斩首,非要亲眼看到钱大华死了才放心。“宇泓瀚话中有话地道,随即不再理他,而是转向钱大华,道,”你不是总说你冤枉吗?这会儿本殿下给了你喊冤的机会,还不将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说清楚。“

”是!“钱大华对着殿上深深地磕了个头,这才开始讲述事情的经过。

关于冯香华丈夫的死,正如同大理寺卿所认定的事实,的确是他谋财害命,没有什么好辩解的。但是,冯香华找上京后,他之所以兴起将冯香华丈夫之死的嫌疑转向春上居二掌柜,却并非是他的想念,而是别人教唆他的。

当时他担心冯香华会发现事情真相,再加上家里有具尸体,忧心忡忡,因此到酒馆买醉,遇到一个陌生人,酒酣耳热时,那人给他讲了个故事,说是有个人谋财害命,但因为将罪名转嫁到了其他人身上,因而得以逃脱,同时还将应该家伙给谁,怎么嫁祸的过程说得极为详细。钱大华听了这话,回来后自个儿琢磨着,这才有了嫁祸春上居二掌柜

的事情。

最开始事发的时候,钱大华只道自己倒霉,偏巧那冯香华就这么烈性,又正好瘴气中毒,结果害得整个京城染了时疫。然而,他越琢磨,便越觉得事情不对,总觉得自己是被人教唆着算计了。

听了钱大华的话,李树杰冷笑道:”这话好没道理,就算真有人给钱大华讲了这个故事,那也只是个故事,钱大华自个儿生了歪念,又能怪谁?“

当时编有许多人附和他,但也有些精明的人隐隐约约生出了疑心。

”罪民的确谋害了冯香华的丈夫,这点我不敢辩解,但是……。“钱大华鼓起勇气喊道,”可是时疫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刚开始过堂的时候我因为心慌,没有想起来,但是过后,我却想起来了,我当时蒙骗那个冯香华时,曾经看到她的手腕上有着几点褐红色的斑点,形似桃花,那是瘴气中毒后又痊愈的标记。但凡染过瘴气的人,就不会再次染上,冯香华手腕上明明就有那种桃花斑,她投井时怎么可能身上带着瘴气呢?“

这话一出,众臣皆惊。

当初的时疫,已经查明是因为水源被污染,才会传染开来。而水源之所以为会被污染,就是因为冯香华本身瘴气中毒,又投井自尽。井水浸染了她身上的瘴气,慢慢扩散开来,才会引发大规模的时疫。但如果说冯香华投井时根本没有染上瘴气,那水源又为什么会被污染?

宇泓烨已经察觉到不妙,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心头隐隐约约已经猜到了真相。

”既然钱大华你当时已经察觉到不对,为什么不向大理寺申诉?反而要等到现在才开口?“宇泓烨站出来,双眸直直地盯着钱大华,”当时冯香华的尸体尚在,手腕上到底有没有桃花斑,一看便知。但现在,她的尸体已经焚毁,这桃花斑到底有还是没有,可就无从论断了。“

眼下之意,暗指钱大华是事后攀诬,想要逃脱自己的罪责。

宇泓瀚淡淡道:”七皇弟这话没错,如今冯香华的尸身已经焚毁,到底有没有桃花斑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冯香华是不是曾经瘴气中毒又痊愈,这点却并不难查,只要派人到靖州走一趟,总能得到消息。“说着,转身向皇帝道,”父皇,儿臣已经派人去靖州查过,冯香华娘家周围的人说过,冯香华年幼时淘气,常常上山去玩,在七岁那年曾经染了瘴气,但因为救治及时,所以痊愈了,人证儿臣已经带来了,正在殿后,等候父皇通传。“

皇帝面色冷凝,道:”传。“

来人的证词正如宇泓瀚所说,证明了冯香华的确曾经瘴气中毒又痊愈过,所以,投井时冯香华绝不可能瘴气中毒。

这下满朝文武的脸色都变了,眼下的情形很明显,之前的时疫并非意外,而是人为。当时染上时疫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朝臣本人,以及亲戚怕朋友,如今都恨得咬牙切齿。

无数怀疑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李树杰和宇泓烨二人。

李树杰因为时疫而重新获宠,在朝堂上春风得意,宇泓烨在因为时疫解除禁足,又邀买人心,一扫之前的倾颓之势,这两人获利最大。要说谁最有可能主使这场时疫的话,显然这两人嫌疑最大。

李树杰已经察觉到情形不妙,但眼下的情形,他如果贸然辩解,反而显得做贼心虚,犹豫了下,开口道:”照六殿下所说,这次时疫分明是人为,只是不知道这幕后元凶究竟是谁?六殿下可有证据?“

虽则竭力平静,话语之中,终究带出了三分心虚,否则也不会提到证据。

”本殿下并不知道,不过,教唆钱大华的人显然很可疑,只要能够顺藤摸瓜,终究能够找到幕后元凶的。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叫本殿下找到了那个人,如今也已经拿下,并且从他口中文出真相,现在在殿后等候传召。“宇泓瀚既然开口,自然是已经将事情做得妥妥帖帖的。

李树杰闻言,面色大变。

接下来被带进金銮殿的是个身富力强的中年人,只是如今精神萎靡,身上带着些许血迹。落入宇泓墨和宇泓瀚手中,这些天他已经吃足了苦头,被两人折腾地服服帖帖,因此听到皇帝询问后,便立刻将自己受人指使,教唆钱大华栽赃春上居二掌柜,以及假冒商行伙计接近冯香华,以及将冯香华母子溺死,随即又将有瘴毒的药粉撒入附近的水井等种种经过都供述了出来。

皇帝和朝臣越听越怒不可遏,却也越听越心惊。

选定了靖州来寻夫的冯香华,教唆钱大华将矛头指向春上居二掌柜,又将冯香华溺毙,假装是一起报复杀人事件,将时疫的真相彻底隐瞒起来。中间的所有细节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不露丝毫破绽,若不是六殿下机敏,若不是冯香华刚好曾经瘴气中毒又痊愈过,只怕事情的真相永远要石沉大海,谁也不会想到,这场时疫,居然是有心人故意安排出来的。

此人心思缜密,手段之狠毒,设计之大胆,实在令人胆战心惊。

皇帝眉头已经打结,死死地盯着底下的人,问道:”是谁指使你这样做的?“

事到如今,时疫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已经昭然若揭,但皇帝仍然询

问道,就是要亲耳听到那个名字。

那人犹豫了些许,转头去看李树杰,微微低下了头。

终究那是他的主人,余威犹在,真正要出卖他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

皇帝冷喝道:”到底是谁?“

帝王威仪压下来,再看看上面神色淡漠的九殿下,以及六殿下,那人终于不敢再隐瞒,低声道:”回皇上,是吏部侍郎李树杰李大人!“

”砰——“

皇帝怒极,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怒不可遏。利用时疫来帮宇泓烨接触禁足,帮他邀买人心……。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搭上上千人的性命,这样狠毒残忍的手段,和三十多年前那场时疫何其相似?这件事,无疑又勾起了皇帝心底最深沉的恨,他目光冷若鬼火:”李树杰,你还要说什么?“

事到临头,李树杰反而镇静了下来,拂衣下跪:”皇上,罪臣认罪。“

”李侍郎,真的是你?“一声尖锐的嘶喊声从金銮殿上方传来,正是宇泓烨。之间他眼眸赤红,死死的盯着李树杰,紧紧咬着嘴唇,神情似狂似怒,寒光凛冽,却又似乎如岩浆般炽热滚烫,灼热得几乎能够烧伤人心,”父皇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一字一字地问道,每一个字都十分缓慢,每说一个字,就要停顿一下,紧紧咬住嘴唇,死死地控制着自己,免得说出不该说的话。

随着他的话语,一缕细细的鲜血从他嘴角低落,划出了一道鲜红的轨迹。

在旁人看来,七殿下这分明是副不知情的模样,而眼下正因为李树杰这丧心病狂的表现而感到愤怒。

宇泓墨看着他赤红的眼睛,微微冷笑。

”臣……臣对不起七殿下!“李树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罪臣初到京城,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因此上下打点,花费甚巨,以至于无以为继。因此,罪臣才打着七殿下的名号与科举的主考官相勾结,将试题泄露,想要借此敛财。没想到事情会被揭发,罪臣惶恐,害怕被七殿下得知此事,断尽了十数年的情分,一时昏了头,才会派人将主考官灭口。原本以为事情会就此了结,没想到却将罪名牵连到了七殿下头上,让七殿下蒙受不白之源,以至于被禁足德昭宫,不得外出。“

宇泓烨神情一震,似是震惊,又似是释然,哑声道:”原来……是你!“

话语之中,似乎早有所猜测。

”七殿下只怕也已经有所察觉,毕竟罪臣借七殿下宫里的小太监去给万关晓撑腰,这件事七殿下只要细查,应该就有所猜测。“李树杰声音嘶哑,懊悔无地地道,”罪臣连累了七殿下,心中惶恐不安,一心想要将功赎罪,因此才会出此下策。想着,只要京城发生时疫,七殿下又能够提供药引,皇上必然会解除七殿下的禁足。而以七殿下的宽和仁爱,自然会竭尽所能地救治他人,这样一来,朝臣必定感念七殿下的恩德,一扫科场舞弊案的阴霾……“

说到这里,李树杰声音哽咽,连连磕头道:”是罪臣糊涂,连累了七殿下!“

他是个务实的人,早在教唆之人被带上来时,就知道这一劫他是躲不过去了,但宇泓烨是他唯一也是最大的希望,这件事绝对不能牵连到宇泓烨。因此,李树杰便打定主意,要将所有的罪责兜揽下来,最大限度地保全宇泓烨。

在众人被教唆之人的证词吸引了心神时,李树杰便隐秘地朝着宇泓烨使眼色。

两人父子了十七年,对彼此都很熟悉,光凭眼神的交流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这才有了这番交流对答。李树杰深知,宇泓烨如今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科举舞弊案,和这次的时疫事件,只要他将这两件事兜揽起来,洗脱宇泓烨的嫌疑,而宇泓烨再装作和他决裂,或许一时半会儿还是会受到牵连,但时间久了,还是有翻身的机会的。

而他这番说辞也十分合情合理,科场舞弊案,宇泓烨之所以卷入其中,就是因为万关晓的证词,以及那个到侍卫所给万关晓撑腰的小太监暴毙,而他是宇泓烨的养父,如果借个小太监狐假虎威,借宇泓烨的名头行事再容易不过,这样一来,也就难怪万关晓会误会。而正因为他连累了宇泓烨,所以才想要借时疫之事,为宇泓烨洗脱罪责,这也很合情合理。

这样一来,非但将宇泓烨从时疫的事情中摘清,还把科场舞弊案的罪责也揽了过来。

而这番合理的说辞,也取信了许多朝臣,脸上顿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来。

听着下面李树杰的认罪,宇泓烨只觉得心在滴血。

那是养了他十七年的父亲,在最后一刻还在为他着想,为他担下所有的罪责。而他却还要指责他,这和其残忍?但是,看着李树杰那哀求的眼神,想着如果自己也搭了进去,那就真的全军覆灭了!宇泓烨狠狠心,暗地咬碎了满口的牙齿,怒道:”七万多人染病,千余人丧命,你怎会……如此丧心病狂?“

说着,宇泓烨转身,朝着皇帝跪下,哀泣道:”父皇,此事虽非儿臣所谓,但毕竟因儿臣而起,儿臣实在惶愧无地。何况,李侍郎与儿臣有十数年的父子之情,他

做出这样的事情,儿臣也难逃罪责。无论父皇如何惩处儿臣,儿臣都甘心接受。“

这样一来,却是巧妙地将自己摘了出来。

宇泓烨之前虽然狂傲,但是禁足出来后,的确也表现得无可指摘,而这番说辞更没有丝毫推诿,坦然大方地承认了他和李树杰的关系,非但没有为李树杰求情,反而自请处罚,显得格外坦荡磊落,大方得体,顿时引起了不少同情,何况按照李树杰所说,七殿下毫不知情,只是被李树杰连累了,而且还连累了两次。

而之前七殿下在时疫中为了救人,几度昏厥,以至于身体反复更是众所周知,不是作伪。

因此便有许多人跳出来为他求情。

皇帝冷冷地看着他,嘴角弯起了一抹凛冽的弧度:”这么说,这件事你是毫不知情了?“

”如果儿臣知道,又怎么可能不拦阻李侍郎这样做?科举舞弊之事,儿臣虽然被禁足,但儿臣也的确有行为不当的地方,何况,儿臣相信,既然儿臣是冤枉的,真相终究还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候儿臣的嫌疑自解。儿臣纵然再不才,也不会丧心病狂到牺牲那么多无辜性命,借此接触禁足啊,父皇!“宇泓烨大放悲声,声音凄切哀悯,令人不忍猝闻。

皇帝正要说话,旁边却又传来一道声音。

”父皇,儿臣认为,这件事应该与七皇弟无关。“宇泓瀚开口道,”科举舞弊案后,七皇弟就一直在德昭宫禁足,守护德昭宫的正是父皇派去的护卫,应该知道没有什么人进出过德昭宫。所以,儿臣认为,这件事七皇弟全不知情,该是李侍郎一人所为。“

谁也没有想到,六殿下宇泓瀚竟然会在这时候为宇泓烨求情。

朝堂上,六殿下和九殿下就好,与七殿下疏远,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而这次时疫的真相,又是六殿下揭发的,按道理说,六殿下应该趁着这个机将七殿下拉下水,好不能够再与他相抗衡才对,居然会为七殿下求情,当真令人觉得惊讶。

尤其想到,上次科举舞弊案时,也是六殿下因为证据不足,为七殿下求情。而如今李树杰招认了一切,虽则七殿下难免受到牵连,但终究是冤枉的,若非六殿下当时明断,只怕就要冤枉七殿下了。

由此可见,六殿下是个一心为公,坚守原则,不存私怨的。

这样一来,宇泓瀚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便又高大了几分。

宇泓瀚只是微微浅笑,时疫的事情,宇泓烨八成是真的不知情,毕竟,德昭宫的守门护卫是父皇派过去的,到时候只要将护卫唤来一问便知道。既然如此,索性让他来开这个口,在群臣心中留下公正无私的印象,反而更划算。何况……。只有现在让群臣相信,他对宇泓烨并无私怨,那往后他将那件事揭发出来,才更能够取信于人。

皇帝微微皱起眉头,看了看神情淡然的宇泓瀚,又转眼看了看没事人一样的宇泓墨,微微皱起了眉头。

时疫的事情,若说宇泓墨没有参与,他是不相信的。但这件事事关重大,如果揭发,那就是大功一件,宇泓墨又不是怕事的人,为何要推了宇泓瀚出来,自己连头都不露?难道说他之前的猜测竟是真的?泓墨这个孩子……。对皇位并没有居心,而是想要推宇泓瀚上位?

”连续两起答案,虽则与你无关,但终究因你而起,泓烨你暂时将差事交卸,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皇帝思索着,口中却已经说出了对宇泓烨的处置,夺了差事,责令反省,却是比之前的禁足要轻了许多。毕竟,李树杰是他的养父,事情又与他相关,这样处置不算过分。

宇泓烨忍住心头的愤郁,伏地道:”儿臣遵命。“

”至于李树杰,泄露尸体——“皇帝正要宣布对李树杰的处置,却又被人打断。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宇泓瀚再次站出来,神色诚恳,”虽然说有钱大华等人为证,李树杰本人也承认了罪责,但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凡事都必须依照规矩行事。此案事关重大,却并没有经过刑部或者大理寺的审查,而儿臣本是掌管礼部事物,插手案件本就是越界,有所不妥。因此,儿臣认为,应该先将李树杰交由大理寺审理此案,走正式的司法程序,依法而行,才不会授人以柄。“

此言一出,众人更觉得六殿下凡事坚守原则,遵守规矩,而且不抢功劳,着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