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底深处摸爬滚打的煤矿工人,用自己的血汗浇灌了经济腾飞。”淮南,是一座由煤炭立市、能源兴城的重工业城市,也是华东地区大型能源基地之一,整个华东电力皆依靠淮南十余座坑口发电厂提供。充沛的煤以及淮河的水为城市带来巨额财富,亦是华东财团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企业。
共和二十一年,春节刚过,电力机车传出一声长长的压缩空气气笛声,悠悠划过空旷的旷野。火车拖着金属嗓音,喧嚣着停下来。当火车停稳后,从车上下来六个穿着得体的年青人,年青人脸上带着不屈,甚至浓重的使命感。
“我们没有职责亦没有义务为工人建立社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自己购买新社区房屋。”几年前,当中国矿工联合会要求淮南路矿公司建立新社区,改变工人居住区拥挤肮脏局面,使之变成整洁、安全和 “富有文化气息”,以便让工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人生活环境时,淮南煤矿公司经理张子颜如此宣称,他并没有意愿改善工人的生活环境。
尽管淮南路矿公司在中国是排名前列的煤矿公司,但在煤矿周边整齐划一的砖房边,路面坑坑洼洼,没有草坪,没有一丝绿意,屋内没有水和煤气管道及下水道等设施。尽管房地产商投资兴建了新型社区,但大多数工人仍然生活在低矮、潮湿的旧房子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高价改善生活条件的。
“在中国,年产八百万吨,拥有数万名雇员的淮南路矿公司可以排名前八,但这里的工人似乎仍然生活在上个世纪。共和十五年来,36784名矿工的生活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工棚简陋,被褥破旧,巷道昏暗潮湿,作业面杀机四伏,淮南路矿公司矿井不啻吞噬生命的黑洞。”
共和十五年十月,在多篇报纸报道下,国务院劳工部派出调查组对淮南路矿公司的矿井进行调查。检查发现至少在矿井安全设施上以及生产设备上,淮南路矿公司设备是合乎规范的,唯一倍受指责的是:路矿公司唯利是从,不愿意为改善工人生活环境而投资一个铜板。
“尽管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文规定,资方有义务和责任改善本公司劳工的居住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希望淮南路矿公司能够以中国式的企业人文精神,关心矿工生活,建立适合工人居住的现代化社区……”劳工部调查组最后只能无奈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结论:设备没问题、安全没问题、工人工资也没有问题,但是企业精神却是值得商榷的。
面对劳工部和舆论界的压力,董事会董事、大亨纷纷质疑张子颜的管理方式,众所周知,中国企业一直以来最值得世人称道的,恰恰是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企业对工人生活的关心,直接造成工人对企业的忠诚,而张子颜不顾及企业形象的方式,显然违背了这一精神。
“我早就说,不需要担心!既然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家,那么就给他们,诸位董事应该满意了吧!”而对质疑,张子颜如此回答。
对于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的张子颜,所看重的永远是利润,为了提高产量、降底成本,张子颜和淮南路矿公司每年都会进行多种 “优化试验”,令淮南路矿公司成为同类煤矿中赢利率最高的企业,这亦是发生公关危机后,张子颜仍能稳居路矿公司经理的根本原因。董事会可以质疑他的管理模式,但却不会质疑每年的分红。
为应对董事会的质疑和社会压力,从当年起,淮南路矿公司开工建设二十五个工人社区,全部以矿井名称命名。新型社区内,有全新的两层小楼房,楼房前后有精心修整的草坪。屋内有水和煤气管道及下水道等设施。张子颜把镇子规划成高效节约的典型城镇。
为了不浪费,污水都加以处理,用做附近农田肥料。农田雇佣镇里妇女们管理,田里长出来的粮食蔬菜又运回镇里卖给居民,也就是他的工人。低热量、廉价的劣质煤用做锅炉燃料,用来供暖。流水灌入社区风景别致的小湖,甚至按规定建立了学校、图书馆、体育场,还额外建立了电影院。
但是,矿进镇的生活并不是像表面上那样富有田园诗意。张子颜再一次发挥了他利润至上的人生信条,这里的所有住宅都是对外出租的,包括店铺亦是同样。为了赚钱尽快收回成本,他通过抬高镇上店铺租金,抬高了物价和各种设施收费。
尽管如此,到共和十二年,淮南路矿公司产量增加至一千八百万吨,有超过五十处矿井镇居民,包括工人及其家属已达二十万人。许多人并不是完全自愿居住在矿井镇的,但遇企业裁员时,首先裁掉的就是不住在镇上的员工。在张子颜看来,来自外界的压力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让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生活在张子颜的房子里,吃的是张子颜商店卖的食品,念书是在张子颜的学校里,看电影是在张子颜的电影院里,死了还得进张子颜的地狱。”愤怒的雇员直接去找张子颜本人,要求降低物价,降低房租。张子颜请他们有意见尽管说,保证不会打击报复。可谈完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发牢骚的人还发现自己遭到解雇。没解雇的人担心下一批裁员就会轮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