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长城脚下,耸立着一座现代化军校。主楼高为七层翼高五层,外形近似堡垒的主教学楼周围散布着数座小棱堡教学楼,军校的全称是 “中国国防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西北边防军军官学校。一直以来鲜有人提及军校全称,通常被称为 “西北军校”。每年六月,西北军校都要举行简朴的毕业典礼,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共和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是西北军校二十五界学兵毕业日期,毕业仪式于上午举行。以西北学员从宿舍的国防门中突然涌出开始,沿途,不断有列队整齐的学员连队加入。在三十六号宿舍一楼仪装镜前,226宿舍的四名学兵挤在一起,又检查了一遍着装。今天对他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大日子。
“瓒之,别那么紧张!”陈翰墨扶正军帽,语重心长的对朱子潜说道。 “别紧张?说的轻松,今天总理、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可都来了!”话音一落,朱子潜就深呼几口气,以便让自己激动的心情平缓下来。进入西北军校是荣誉,离开西北军校是梦想。对每一个学兵而言,离开军校恐怕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总理、国防部长、三军参谋长,今天高官可比往年多的多,甚至连海军部长、空军部长都来了,难不成咱们要准备参战?”收拾仪装的赵然勤显得万分激动。自共和十二年后,国家便承平长达十七年,十七年来军队根本没打过仗,十七年来数万名军校毕业军官大都在部队短期服役后退役,和平是军人的坟场,战场是军人的游乐园。
“可不是,现在德国军队磨刀霍霍准备攻打法国,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咱们这届肯定不会错过世界大战。高官为什么都跑到咱们这了,就是向其它国家传达信息:中国准备打仗了!”李新扬兴奋的大喊大叫。一周前知道了参加毕业典礼的高官姓名后,同学们就猜测为什么今年军校毕业典礼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猜想,中国可能会参战。
现在欧洲局势紧张,一个月前,德国出人意料的伙同苏俄瓜分了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宣战只停留在口头上。英法联军坐视德国入侵盟国波兰按兵不动,尽管波兰在德国闪击战打击下亡国一个月,但整个西线未发生过真正战争。
现在即便西藏牧区的农奴也知道,欧洲大战迫在眉睫。面对欧洲可能爆发的战争,国会反应是增加军费开支,自十六年以来,军费再一次超过教育支出,位于政府预算之首。空军、海军、陆军均进行大规模换装。
朋友们的兴奋让陈翰墨颇为无奈的笑笑,如果他们知道官员来这里的真正原因,恐怕会失望个透死。中国不会参战,自己亲自从父亲那得到答案,除非中国遭到入侵,否则中国的原则将是保持中立。而且国内主流并不赞同中国介入欧洲纷争,相比战争,国人更喜欢来自欧洲的战争定单。英国、法国已经向中国下了一大笔定单,坦克、飞机、步机枪、冲锋枪,总之英法两国的思想非常简单,试图用定单让中国做无法割舍的选择。
“集合!”随着口令,226宿舍的四名青年提着礼宾枪朝队伍跑去,在宿舍外排成队列,等待汇入主纵队。灰绿色上衣,灰绿色裤子,黄铜纽扣,这是军校习自德国陆军的服饰,学员肩膀上步枪枪头刺刀闪烁着森冷的光芒。队伍威武雄壮地挺进到操场,马上以迅捷整齐的动作进行分列,形成两列平行纵队,与站在学校主楼荣耀大厅宽阔花岗石台阶上的另一队学员,组成三边空方阵。
方阵中间是一座无名军人铜像,身背背包、腿打绑腿、俯身跨步,果敢、刚毅的目光凝视前方,作冲锋状。军装没有军衔、没的徽章,是无名军人,铜像基座上黄铜四棱星周围写着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随着 “枪放下”的口令,数千枝步枪令人叫绝地同时发出 “啪”的一声手掌击枪声,声音刚刚消失,另一种声音:慢击军鼓有节奏的 “嗒嗒”声则由远渐近接踵而至,这是军校乐队,乐器在其间闪闪发光。
乐队后面是西北军校校长蒋作宾中将和另外两名身穿便服的人,一位是西北毕业生校友会主席,另一位是出席仪式的历届毕业生中年龄最高者。三人之后是由四路纵队组成的队伍,是西北校友,大都身穿便服,松散的队形与训练有素的学兵团形成鲜明对比。
站在观礼人群前列的司马眼睛始终望着左列第三排中央位置,微笑着冲队列中的儿子点了个头,而队列中目视前方的儿子,显然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在打量他。余光撇到面带笑容的司马,蔡锷会心的一笑, “华之,是不是很得意?” “松坡,他还有两个月才到二十岁!”得意,怎么可能不得意,儿子才二十岁就以优异成绩从西北军校毕业。
当司马、蔡锷把目光投向左列,观礼台上高官有样学样也不时把目光投向左列。左列学兵们,顿时压力倍增,甚至连汗水都冒出来了。
“学兵团,脱帽致敬,举目注视,学兵团正踏着先辈走过的路。魂归忠烈祠的学兵团先辈,忠魂在此集合,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我们向他们致敬,向忠魂致敬,忠魂为我们指明道路。我们紧随忠魂前进,长长的队伍在延伸,永远
将你们的精神铭刻于心。我们像你们以前一样宣誓:忠于祖国、服务国民,学兵团、学兵团,光荣地生,光荣地死。学兵团,学兵团,以军为家,以血洒花。学兵团,学团员,荣誉、责任、国家、奉献,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