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共和早期的历史影像资料,会惊讶的发现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甲申后异族奴役、1840年鸦片战争,一次又一次磨难和屈辱,将高傲、尊贵的华族精神一次又一次打翻在地。清末的腐败无能、列强侵略、共和初期政局混乱,让曾经数千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国始终与混乱、饥寒、耻辱为伍。
共和六年崛起的民族复兴运动成为挽救中国最后的希望,沉沦两百八十年的华族精神中尚武、奋进、热血开始复活,爱国主义是民族振兴的源泉,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当民族自立的号召出现,人们毅然决然跟随它奋勇向前。爱国主义一旦成为信仰与道德,祖国就成为不可侵犯的圣物。
人们找到了力量的源泉,精神支柱。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国家强盛的使命,使每个人的情操得到升华,生命获得新的意义。在那个岁月充满集会、旗帜、宣誓、演习、责任、战争、付出、牺牲,那是一个歌颂服从、忠诚,崇尚战争、意志,悍卫自由、追求死亡、履行使命的“付出年代”。共和30年8月25日。
滨海省库页市新杨树村,张家农场。张致远望着送自己走出家门的母亲沉默不语。“蒋远,一定要回来!”母亲饱含热泪的叮咛,张致远重重的点点头,“娘,放心,我一定会回来。”张致远轻轻揉了一下母亲身旁小妹的头发,“哥,一定要给我写信。”张致远点点头,捏捏方妮的小脸蛋,“小妮,要听妈的话。”
一辆大众皮卡车驶过来,开车的张家旺在儿子上车时,用大姆指拭了一下眼角。将行李扔上车,张致远看到父亲的表情一如既往的严肃。“爹,对不起,地里还有很多活,但战争……”“不要说了,我知道!”张家旺发动了汽车,“你是个好儿子,也一定会是个好士兵!”破旧的大众皮卡调头朝农场外驶去。
“活着回来!”张家旺挤出四个字,张至远轻嗯了一声,父子两便再也没有什么言语。皮卡驶上狭窄的乡间公路,朝城中开去,透过车窗张致远贪婪的看着田间翻开的黑土,这片自幼生长的土地,想把一切都印在脑海里。
李剑扬站在被告席上紧张的看着法官。陈法官李剑扬很熟悉,半年前,就是他判自己服刑半年,缓刑半年。“被告,我已经见过你一次,上次你因为销赃,被判入狱半年,缓刑半年,根据档案显示,这是你第四次成为被告,此次你涉及更为严重的控罪。”“尊敬的法官,此次并非都是我的错,当然我也做错了一些事情。”
“你承认对你的指控,是吗?”法官扶扶眼镜反问。“法官大人,我的朋友的确让我搬一些东西,但我发誓,我并不知道当时是在抢劫,真的。”“你的意思是,你不知道商店正在遭到偷窃,仅仅是帮助朋友搬东西,是吗?你要知道,偷窃罪足以让你在监狱服刑三年。”一旁的记录人员,哑然失笑,这厮把人都当成白痴了,如此借口,智商有限。
“尊敬的法官大人,被告已经认识到犯下的错误,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当时的行为,只是因为愚蠢,犯了错误而已。”原本一直在旁边整理卷宗的律师,急忙发话。律师是法院指定律师,并没有多少律师愿意在“义务案件”上浪费精力和时间。“律师,被告面对的指控并不是你用一个漂亮的故事就可以掩盖的。”
“是的,法官大人,但李剑扬坚持并不知情,当然他的行为的确是偷窃行为,而且也在法庭上予以承认。尊敬的法官,我有个建议,可以节省法院宝贵时间。”律师表情诚恳,丝毫不见“吸血鬼”的模样。“被告会为他的错误做出补偿,并愿意作出补偿,以代替惩罚。李剑扬先生是国防军后备军一员,案件审理阻碍了他为国效力、弥补过错的机会。”
“什么?你妈的在做什么?”李剑扬难以置信地盯着律师,这是什么该死的建议,自己从未想过去该死的陆军服役,动员令下达后,自己甚至还庆幸在警察局拘留室内,错过这次,在下一次动员前,自己不需要加入军队。
“听着,你已经第四次了,谁也救不了你,要么在监狱关三年,要么从军,离开法庭,不用接受惩罚。至少在军队,是自由的不是吗?相信我,这对你最有利。”律师扭头提醒李剑扬。根据国防动员法案,法官有权力决定轻刑过错犯,是否具有继续响应国防动员令的权力,这是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当事人不用服刑,自己也可以快速了解这该死的案子。
听到律师的建议,法官犹豫一会,被告是偷窃案中的从犯,既便服刑也不过半年到一年时间。“那么,李剑扬,你愿意到国防军服役吗?”“我……我愿意!”李剑杨无奈的点点头,该来的总会来,当年自己通过二类后备军征选,根本没想到有一天会打仗,只不过是为了讨女孩欢心而已。
“很好,根据新修改法案授予我的权力和辩护律师的提议,你必须在今天下午到本地防卫区报到,立即到国防军服役,祝你好运!”
“去死吧!英国佬!”听到咒骂,汤仁杰颇感无奈,加油站附近人都知道自己是英国移民。“先生,一共一块二毛。”“给你,一块二”车主从口袋里拿出零钱丢到汤仁杰手中。发动汽车时,像想起什
么,拿出一份报纸啪的拍到汤仁杰胸前。“看看报纸,英国佬,好好检讨罪行。”“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南洋罪行!”展开报纸,汤仁杰看到头版标题。“我不是英国人,我是中国人。”汤仁杰冲扬尘而去的汽车大吼一声。
共和30年12月22日浩浩渺渺密密匝匝长满柚木、棕榈、芭蕉、毛竹及茅草荆棘的热带丛林,天空乌云翻滚,雨水淅淅沥沥,更增添凄凉、肃杀的气氛。大雨已连下三天三夜,缅北河流泛滥成灾。静寂的雨林内,一队身披插满枝条、树叶、杂草伪装网的士兵,艰难行进。张靖远所在侦察班泡在水里行军,但他们已完成任务,把礼希到邦纽一带地形和英军布防侦查的清清楚楚。
缅印边界一带绵延的那加丘陵东部帕特恺山中,英军把营连级别的兵力逐路布防,层层设卡,使防御能尽量发挥缅印边界地形优势,复杂的山地丛林地形,仅有几条可通骡马的小径位于山涧,地型有利于防守,但层层布防却容易被各个击破。张靖远等人在地图上详细标注行军路线、地形河流及合适空投场,一直到达钦拉河和奈柯河交汇点后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