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命运!

“讣告:共和35年11月15日,西北时间夜二十三时十五分,国防军参谋总长蒋百里元帅因病逝世,享年64岁。陆军元帅蒋方震,百里---五色自由勋章、宝鼎勋章、干城勋章、云麾勋章的佩带者,曾被授予其它各种崇高荣誉,他毕生为祖国效力,服务于国民……元帅的英名将与国防军的英雄业绩一样永垂不朽,他必然将永远活在共和中华国民心中,他的去世,令我国失去一位最大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他的心依然属于共和中华!”

漫天风雪中,西北国家公墓,两排三军仪仗队上戴着闪亮的钢盔,礼宾枪上肩,分左右沿通往忠烈祠的松柏树肃立,任由风雪拂身纹丝不动,眉眼皆被风雪染白,尽管已入深夜,但在国家公墓外公路两侧仍停着绵延十数公里的车队,偶尔一些人或集队或分散的步入国家公墓,直朝忠烈祠走去,忠烈祠外祭奠的花圈。白簇簇的排出了数百米。

过去的三天之中,前国防军总参谋长蒋方震在的瞻仰遗容议式即在忠烈祠大厅举行,灵柩分别先由总理、国防部长、海、空军司令在四周守卫,后来又换成国防和陆海空军三军4位参谋长守灵,三天之前,前来蒋方震表示敬意的瞻仰队伍多达三百万人。

作为军人,蒋方震和任何一名军人一样,都曾希望死后以军人的敬礼安葬,治丧委员会根据其遗嘱按《国防军葬仪手册》作了详细的安排,在忠烈祠大厅举行瞻仰遗容议式,他是第一人,总理要求国会特许。

“总理,我想向你阐述目前的局势,首先我想谈谈政治局势……”“你是军人,请谈军事形势!”“职责要求我必须要首先谈政治处境!”“军人不得涉政是国防军的根本职守!”“但并不意味着军人不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问题……”“好了!我想现在我们政治处境远并不见得比历史上的其它时期更差不是吗?”“至少也是不容乐观的!”“那么好吧!你说说看……”

闭上眼睛过去一幕幕的在司马的脑海中浮现,包括前往开罗之前的两人之间的争执,两人之间的争执实际上是内阁与国防军参谋部之间的分歧,政治与军事上的分歧。“二十年国防军参谋总长!”身着黑色中山装的司马在心底轻轻喃喃着,外界常道他偏爱旧人、任用旧人,一点不假,无论是内阁或是军队从共和十年至今可谓是旧人充斥,而又尤以国防军为最,国防军至关重要的参谋总长一职,长达二十年时间由一人出任,这或在他国是不可想象之事。

但事实上呢?无论是蔡锷或是蒋百里,之所以信任他们,面对两人身体不如往昔的现实。甚至不惜以国家需要加以挽留,根本原因恰是因两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纯粹职业军人,最为重要的恰是两人在政治上的无野心。

军人不政!从过去的边防军直到现在国防军,司马用了三十年方才建立这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却需要长时间的守护,除去蔡锷、蒋百里两人之外,他一直无法说服自己接受他人出任国防军要职。军字要出头,自太平天国后直到共和初期,军人干政一直是中国无法摆脱旧习、恶俗。手无寸铁的政客和纸面上的宪法,在拥有武力的军人面前仅是玩物和一纸空文。

共和十年后,借助二百二十六万边防军的威慑,出于维护共和政体的需要,一方坚决反对军人干政,另一方面要求各地督军在从军还是从政中选择一条途径,在早期议会批评军队,面对一些将军要求解散议会的请求,自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让他们最好习惯议会的批评,因为批评和监督正是议会的职责,在面对军队的反弹时,甚至不惜勒令部分将军退役。

而在司马做出这一切的时候,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恰是蔡锷、蒋百里两人,他们两人,一人是国民心目的军神,一人是保定军校校长、西北军校校长,门生故将满天下,正是在两人的全力支持下,共和政体得到了保障,半个世纪的军人干政的恶俗得以在共和十年后废除,军不涉政的传统得以建立,如果没有他们利用自身威望帮助司马弹压军队的不满的情绪,共和政体仍会建立,但其间或许会发生人所不愿见的波澜

“我觉得蒋百里应该算是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他懂文,懂武,他懂西洋的,也懂中国的。他懂拉丁文、日文、德文。他爱文学,他会写诗,他也会打枪、骑马……我觉得他属于文艺复兴的时代……”今天,这个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完人走了……闭着眼睛的司马双手不由的颤抖着。

侍从官步入大厅,朝着为总长守灵的总理走去,在其耳边轻道了一句,“总理,灵柩将于九点准时出发,部长希望你能休息一会!”而三个小时前,一夜未夜的总理再次步出休息室为总长守灵,“还有时间,再守一会吧!”司马轻道一句,扭头朝着松柏环绕的灵柩看去,身着元帅服的蒋百里身覆盖国旗,音容笑貌依稀仍在眼前。最后为他守一班岗吧!司马忍不住在心下叹息着。

“魂归忠烈祠!”或许对于许多军人而言,这是最高的荣耀,但是在人生的最后蒋百里并没有选择忠烈祠作为自己的魂归之地,他选择了自己的家乡的家族墓地。

第二天,按照仪规,九点灵柩用炮车驶出忠烈祠,炮

车离开忠烈祠时,鸣礼炮十七响。国防空军的战斗机在空中成分列式,总理、国防部长、海空军司令、国防及陆海空军参谋长亲自扶灵,由西北军事学院学兵团及一百余名将军亲自为其护灵,来自五十六个国家的国王、总统、总理和特使们随车队前行,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无尚荣典。

仪式结束之后,灵柩改由火车运往天津大港,随后由海军战舰运往杭州,葬礼在不同的地点将持续长达数十天,最后将在海宁县硖石镇蒋家家族墓地,他的父母都葬在这里。在葬礼当天,西北市所有非关键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以示哀悼。只有国务院、司法部和国防部等重点单位照常上班,以保证哀悼活动和葬礼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里根遗体的顺利运送,西北的部分道路将暂时封闭。

当天西北地区下起冬天之中难得的小雨,雨水将伴着人们伤心的心情,蒋百里是国防军的骄傲,没有了他,士兵的士气或许不会消息,但人们还是感觉到心情的沉重。

“如果他死了,多好!”松村正员看着报纸上为蒋百里扶灵中居于左侧首位的中国总理,忍不住在心中如此想道。尽管中日两国已经宣战,但在蒋百里去世后,日本政府出人意料的派出了悼念团,不过不是以日本政府的名义。而是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名义,毕竟蒋百里毕业自陆士,而又是陆士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

或许对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言,蔡锷、蒋百里两人是其最高的荣耀,两人一为共和中华国防部,一为参谋总长,两人一手嫡造了中国国防军和中国军事教育、参谋体系,而这两人都毕业自己陆士。尽管两人都曾言“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但对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言,却一直以“培养”出两位中国国防军嫡造者为荣,蒋百里去世后,企有不派出悼念人员的道理。

而这不过是表相,最重要的是,对于日本政府和首相福井川而言,三月前,美军付出三十六万官兵阵亡的代价,从日军手中夺回夏维夷后,美国陆海空军已经高歌猛进的向日本本土进逼,自然的,对于日本,尤其是福井川迫切希望与中国建立一个勾通渠道,以便解决两国之间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