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向柏林进军

1947年2月13日。当中俄联军在奥地利境内横冲直撞向德军发起进攻时,一队盟军俘虏正在朝着相反的行进。他们八天前离开了战俘营的。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1379个美国人、200个意大利人,还有几十个法国战俘,其中还有30名翁伯托国王投降后被俘的前将军。

它的领队是赫尔利泰森,这位美国中校是在里昂战役时被俘的。当时,他的一位士官曾对他说:“德国鬼子肯定会因为抓到赫尔利而不得安宁。”

从一开始,被关进战俘营之后赫尔利就把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向北转移的第一天,他就象从前指挥自己的部队一样,下令中途休息,他自己就带头躺在地上。那些对此感到吃惊的看守们,看得出这位四十九岁的得克萨斯人很有志气。

由于他总是显得不怕威吓,看守们干脆让他带队行进。整整一周,赫尔利一直想方设法破坏西撤,他希望中国人或者俄国来解救他们。他们现在进驻了乌加滕,不然的话,早已在横渡恩斯河了。保罗中尉在一座学校里为战俘们安排了食宿。他曾经在纽约学习了五年,因为熟悉英语的缘帮,才会成为战俘营里的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显得有些亲美。

“如果你和我们合作。”赫尔利看着这保罗中尉诱导着他,“我们一定设法让你再到美国去。”但在赫尔利心中,这句话不过是用来哄骗这个党卫军少尉谎言罢了,如果碰到的中国人的话,那怕就是中国人要处决保罗。他也不会阻拦他们。

也就是在这天夜里,保罗在广播中听到戈培尔一项安抚人心的报告:东部的局势虽然严重,但决无理由惊慌失措,元首的神奇武器即将问世,东方人将轻而易举地被击退。但是,保罗刚一关闭无线电,就隐约听到了隆隆的饱声。

第二天拂晓,看守队队长听到附近有机关枪射击的声音,便果断的作出一个决定甩掉俘虏,以免被俄国人或者中国人追上,不论是俄国人或是中国人,追上党卫军结果只有一个“杀死他们”,党卫军曾处决过中国战俘,所以报复就再正常不过了。

他赶到学校唤醒保罗,然后用德文写了一张条子。上午七点左右,保罗中尉把条子交给赫尔利,条上写着:“由于中国重型坦克的逼近,美国军官们难以继续赶路,他们必须留在后面。”“等中国人来了,我找他们借件武器,追上去,把你这个蠢货干掉!”扔掉纸条,赫尔利一副的恨得牙痒痒的恨说着。

表面上看去他似乎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可实际上,摆脱了马茨却让他非常开心,中国人的到来无论意味着什么,自由离他们就不远了。在保罗匆匆穿起衣服时,带着几名战俘走过去的赫尔利走过去。拿掉了他的瓦尔特枪和账簿,“保罗,你要留下来。”说罢,他让人给保罗穿起一套美国军官制服,包括内衣和军鞋,还发给他一个编了号的军人身份证。

“从现在起,你就是美军中尉乔治马尔鲍尔。”马尔鲍尔最近潜逃了。“不要害怕!”赫尔利安慰着惶恐不安的保罗,“你一直待我们很好,我们会替你解围的,在这里你就是美国战俘,很快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回美国。”当然这是在中国人没有发现他是党卫军的前提下。

接着他又召集美国人,让他们留在学校,并警告说,谁要是抢劫,就惩处谁,同时派人控制了整个村庄。在这个时候,显然没有任何人会过问这些战俘,到了晚上,赫尔利上校和他的参谋人员在村子附近设了防。除了缴获看守们丢下的26支步枪和两挺机枪外,还有从当地老百姓手里收缴来的猎枪、手枪和匕首。

赫尔利把武器分发给美国战俘,至于意大利人,和意大利人打过仗的他知道,给他们枪也没用。并在村子四角设置了岗哨,在学校周围的民宅墙上,挖了枪眼,埋伏了机枪。这在期间,有好几批德国兵小分队被这支“深入敌后的盟军部队”打散了,吓跑了,顺便有几十名德国散兵被俘。

过了一个钟头,赫尔利、克雷格坎贝尔中尉和保罗正睡在村长住所的三层楼上,被一阵炮声惊醒。赫尔利从窗子望去,只见十多辆坦克闭着灯隆隆地开过来。这些坦克不象是德国人的。三个人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已经有人用拳头敲门了,门外有人喊话。

“他们讲的不是德语。”“可能是俄语!”赫尔利的脸上露出了喜色。“打开门吧!”楼梯里响起了脚步声,保罗连忙大声叫喊了起来。“这里是美国人,美国人!”门开了,几个俄国士兵朝他们冲了进来,然后用冲锋枪对着他们的胸膛。赫尔利用手指了指隔壁房间的门,俄国人终于理解了,把亚历克斯贝尔坦,即那个懂俄语的法国浮虏,叫了过来。

当这个小队的俄国指挥官得知他们三个都是美国人时,他笑了,并用讥讽的语调说:“美国人怎么会走在我们的前面,先到东部前线来了?”说着,他便把枪口贴紧了赫尔利的胸膛,就在赫尔利紧张的看着这个俄国军官时,他突然笑了起来,一把拥抱住赫尔利。“好了!现在你们自由了!”

“自由了!”躺睡在躺椅上的赫尔利想到三个月前,那个叫斯托维耶夫的俄国军官对自己说的话,然

后又朝周围看了眼,空地里的盟军战俘们正在踢着球,这是他们发泄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他们虽然离开了战俘营,但是却被投入了一个由集中营改成的“临时看管营”,中俄两国并没有和美国达成战俘归还协议。至少在协议达成之前,他们依然被限制在这里,享受着所谓的“自由的阳光”。

“乔治,你觉得,中国人什么能和我们达成协议!”“我觉得至少要等他们打下柏林,才有可能!”穿着身美国军装的乔治早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名字,现在党卫军的保罗中尉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乔治f霍夫曼这个人。

这并不是他最初的名字,在遭遇俄国先前部队之后的第二天,一架小型俄国直升机在附近一块空地降落,飞机上走下两个军官,索取村里所有等待归队的盟军战俘的名单。他们告诉美国人,与他们同一部队的十名美国军官,已经前往奥德萨准备遣返。其中有一个人叫乔治马尔鲍尔,正是他们过去的看守兼翻译保罗冒名顶替的那个人。

而赫尔利立即给保罗改名为乔治f霍夫曼,下士,军人号码:01293395,并让他记熟他的新简历:曾在佐治亚的本宁堡就读,又到弗吉尼亚军官学校受训,后来在赫尔利的第109团参谋部服务,在里昂战役中被俘。

也就是从那天起,赫尔利不断地提问保罗。常常把他在梦中叫醒,要他背诵自己的履历表。但不管给他纠正多少遍,最初保罗总是说他是在本尼堡上的学,而在总三个月后的现在,乔治反倒想不起自己在本尼堡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