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姨娘和花氏在绞尽脑汁时。赵家的主子们却各有各忙,虽然金氏因为花氏生了一些气,不过赵一飞待她还不错。所以她也就有了其他的心思,比如风韵的亲事。
风韵眼看也就要十四了,是应该说亲事了,有道是一家女,百家求,所以赵府这些日子倒也热闹,因为风韵的缘故,所以也有不少人家来对风舞提亲
这样一来,红裳和赵一鸣有的忙了,况且还要照应凤歌姐妹那头儿的亲家。
府中现在最安静的当数凤歌姐妹了。因为未婚夫婿的到来了,让两个姑娘害羞了,每日不是窝在房中,就是去各处先生那里学习,就连府中的琐事儿,她们也不在料理了——就怕娘子们拿她们打趣。
魏太姨娘和花氏想了两三日,还是没有法子。并不是没有想到法子,而是她们想到了法子后,只要一推演便只能作罢,现今的赵府,可不像原来那样好下手了
最终无奈之下,花氏只得向府外言明了赵府现在的情形,并把她们的难处也一并说了。
五爷看到花氏送来的信后,低头沉吟起来,原来魏氏一直不动手,他是十分着恼的,看到花氏的信后,他便明白了几分。
不过他等不及了,小王爷现如今在狱神庙中,而王爷却闭门谢客养病。天知道哪一日会有祸事降到他头上,他一定要在自己大祸临头之前,完全的断了赵府的子嗣才对得起他父亲的在天之灵。
五爷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喃喃的道:“赵府现在不好下手?还不是因为赵府的人太过闲了,找点事儿给他们做,赵府乱了自然也就有要会了。”
他起床走到窗子前,看着窗外的一棵大柳树,直直的看了半晌后,便冷冷笑了起来:孙氏、孙氏!
孙氏的事,他并不心痛,他只是心痛他的儿子;不过现如何他想到孙氏时,却在心中说了一声儿“谢谢”;想到了,他先到桌子前刷刷几笔,在一张三指宽的字条上写完了字,然后转身出屋,吩咐人快快准备马车,他要出去一趟。
夏末秋初,多了不少的水果;各处庄子都送上来了新鲜的果子,而各个亲戚家也打发人送来了一些他们家的时鲜果子;赵府自然免不了要回礼的。
不只是赵府,全京城的人家都是如此。
魏氏和花氏并没有闲着,他们依然在想法子;花氏这日正想得心烦时,外面却有人声喧扰,她虽然很想喝骂两声儿,不过却记得这里是赵府。
“外面是什么事儿?”她只能轻轻的问了一声儿。
不一会儿有小丫头来回:花氏的姐姐使人给她送了一些瓜来,这是今年最后一季瓜了,再不吃便只能等来年了,同时送来的还有一些半青半红的枣儿--这却是眼下新鲜的东西。花氏取了些银钱让人打赏了那来送东西的婆子,然后又让人取了一些枣儿和瓜果来尝尝;她正心烦,吃些凉东西也拜拜心头火。
花氏咬了一口瓜后道:“这瓜晒得太熟了,最好是能井水润一润。”小丫头听了便出去让人打了井水,然后盛放在大盏中端了进来。
小丫头把枣子和瓜果都放入了大盏中,然后才一福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