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头或许有生意人的长远目光,可是说到底,慕清秋没有受到伤害,且获利了,大大的获得了利润。
甚至整个竹山村,家长里短的有,瞧人热闹的也有,却大都不会对他们姐弟落井下石。
由此可见,天昭国,至少竹山村的民风,很好。
慕清秋并不知道,很多年前,竹山村并不如现在这般安稳。
要从袁方南接任理正一职开始说起,袁方南是秀才举人爹,秀才举人那是能跟大官说上话的,竹山村谁敢使坏?一旦惹袁方南不高兴,举人儿子将其扭去送官,到时候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村人们不懂官道,越是不懂越是惧怕,对于那种平头百姓触及不到的力量,无形中制约着村人的言行。
况且竹山村的村民世代居住于此,没啥大的见识,不懂的勾心斗角。
虽然性格各有特色,但本质都是好的,都是由着本心处事,又有袁方南那般身份特殊的存在制约,渐渐的,竹山村便成了如今这般淳朴的山村摸样。
慕清秋是幸运的,她重生在竹山村,虽然自身处境实在不咋地,大环境却是好的。
至于古阳镇接触到的那几位。
李正理正是逗孙子的年纪,见到比孙子还小,聪明伶俐摸样可爱的孩子,心里自然有几分好感。
他买慕清秋的糕点,有对小摊主的好感,更多的却是糕点本身的价值,对于李正理来说,他只是花钱买了好吃的糕点,而已。
只是偏巧李正理无数次买糕点的一次,碰上慕清秋的开张生意。
于是,便有了后续的结识。
鲜味斋的赵德柱,香酥苑的及富王春兰,这几位都是生意场上混的,他们眼光深远,在他们看来,未必是在帮慕清秋,他们只是放长线而已,只是利益共享,而已。
慕清秋有些自嘲的叹口气,想她前世何等警觉,没想到短短两个多月的安稳日子,竟连人性有善恶,相处有利益的道理都抛去脑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