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58)

非主流清穿 我想吃肉 12461 字 3个月前

中的人,所谓混水摸水,八阿哥的技术比大阿哥强百倍。

胤禔得到了保证,脸上笑开了花:“你有什么门人奴才在等缺么?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胤禩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肥缺你占全了,这会儿想起我来了?摇头:“谢大哥关心,我只要当个富贵闲人就好,这些操心费力的事儿,还是别找上我罢,光办汗阿玛交代的差使就够我忙的了。”

胤禔满心欢喜地走了。留下胤禩用鄙视的目光目送着远去的背影。

京中的事,只有皇帝不想知道的,少有他打听不到的。如隆科多后院儿里的鸡毛蒜皮,他是不会打探的,但是涉及到政务,他是非常精明的。康熙很快就知道,今天他有两个儿子旷工了。

胤禔做了什么,康熙是全知道的。好吧,他亲近明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在明珠够识趣,所作所为还在能够容忍的范围内。而胤禩,谁叫他跟惠妃熟呢?

其他的皇子倒是很乖,认认真真地当差,没有上蹿下跳。康熙表示很满意。

事实是残酷的。

三阿哥近期内对于荐人升迁有了心理阴影,总想在他汗阿玛面前再得力一点,一说就成才好,在那之前,三爷比较关心多弄点钱来修花园。

四阿哥非常务实,他办差的资历还浅,说话未必给力,索性让门人从基层干起,能凭爬上去也行啊。何必从朝里结个对子,然后去抢那口烫嘴的肥肉呢?这肉原是太子的,现在又被大阿哥绿着眼睛盯上了,他又争不过(==怨念脸)。

五阿哥在想着把手上的余钱拿去买地,当作子孙的本钱。七阿哥对这些事情一向不上心。

以上,才是全部真相。

除了太子,领了差使的阿哥们交上了自己的作业。康熙毫不意外地发现,胤禔就提了他确定的几个人,连掺水都不愿意掺,干巴巴地清一色反太子党。尼玛!!!康熙心里上火,他开始警觉了!

怎么搞的?头天出了缺,隔天就有人催着填补。因为职位挺重要,朕答应了,今天你们就开始夹私货来了?不对,这根本不是夹私货,胤禔你这全是私货,一点儿正经的东西都没有啊!

老三那就是胡乱凑数,差点把六部侍郎都写上去了。老四严谨些,默写了石文炳等人的履历,认为找个差不多的人补上最好,因为之前在这个岗位上石文炳做得不错。

八阿哥提供了不少备选项,里面包括了胤禔提名的百分之八十。

等到了公开讨论的时候,三阿哥、四阿哥说:“我们看着都不错,都是得用之人,请汗阿玛乾纲独断。”

五阿哥、七阿哥说:“儿子涉事不深,不敢妄言。”

大阿哥就一力提荐他上报的人,这个有能力、那个有水平,简直就是为了这个职位而生的一般。

康熙地怒火噌噌地往上烧。康熙不相信明珠傻到会写出这样一份名单,他还知道从胤禔走了之后御医就进了明珠家的大门。前后一联想,这主意不是明珠出的,而是明珠摆明了不出主意,胤禔自己想出来的馊主意,还拉上胤禩一块儿御医前脚回来,后脚就被康熙拎过来审过了,康熙知道明珠没有病。

原来一直以为是朝臣带坏了儿子,没想到是儿子有私心利用朝臣!有了胤礽先下手为强地让索额图退休,康熙把这一党给撇到了一边,现在看明珠若大年纪只能装病,康熙看胤禔开始不顺眼。

必须说,鉴于明珠会做人,康熙对他的印象还是不坏的。而胤禔一直在犯二,印象分一直在减,持续到现在,产生质变了。

对于儿子们,他是一个慈父,与他相处,很容易忘了他是皇帝,反正是想:“这是我爹,我要如何如何,求他答应就是了,不答应就用点儿小手段让他答应。即使不答应,也没什么,下回再讨。”

然后才是附加条件:“因为我爹还是皇帝,挠头,所以他有的东西多了点儿,我能求的东西也就多了一些。”

他们只想着跟兄弟抢,却忘了,要抢的东西在谁的手里!你们不是抢兄弟的,是抢你们爹的。储位真的是太子的么?那是皇帝决定的,使用权是暂归胤礽,所有权是康熙的,而且康熙随时可以改合同。

这位可是……八岁登基,十四亲政,拍扁掉明索两党,权术达到顶峰的人啊!他不往这边想就罢了,一旦注意到了这个方面,就没有他想不通的地方。

胤礽首先悟了,所以他还是个乖儿子,得到保护。他的兄弟们有不悟的,也没什么,因为目前战斗力都还有限,没到惹怒皇帝的范围。但是胤禔这一回,触底了。

挖墙角者请自重,挖皇帝墙角者……请保重。

恭喜你,直郡王,你成功提醒了康熙皇帝,他儿子们已经长大了,开始争权夺利了。

康熙怒极反笑,比起上蹿下跳的胤禔,沉默的老三老四老五老七是多么地可爱啊!你老子刚死了女儿没俩月、一年里死了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你弟弟死了儿子丧事正在办着,你就来这一套!

你混蛋!

康熙握着镇纸的手在发抖,嘴

唇也渐渐拉成一道直线。毕竟是年近五旬的老人了,越发在意家族之和睦,害怕自己不起之时儿子不孝窝里反。这一年里的各色人等的丧事很是挑战他的神经,即使压下来了,那也是在积累,等着寻一个发泄口。

胤禔,你老子还没傻呢!岂能叫你如愿?

胤禩,你是傻的么?你已经是贝勒了,你额娘已经是一宫主位了,你还跟在他屁股后面的转?你是皇子皇子皇子!懂不懂?先是朕的儿子,才是他的弟弟!

想安插人?想得美!

胤禔仗着在站的人里就数他得康熙喜欢这一点真不是吹的,康熙最疼的儿子是太子,其次就是胤禔,当然,那是今天之前的事情了他竟开口催起康熙来了:“请汗阿玛早作定夺。”一定要赶在老二出关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康熙的任督二脉被打通,瞬间就明白胤禔打的是什么算盘了。你小子不就是想在胤礽放假的时候把事情定下来么?还是朕定的,胤礽都没法反对,是不是?他岳父家的缺一出,你就想拿你的人填上去?也不看看你都荐了谁!那些东西能用么?!

你想架空胤礽?让他做个空架子的皇太子,然后轻轻一推,空架子倒在地上摔个粉碎?精彩!真不愧是我儿子!我要想对付人也这么干!

你想取胤礽而代之是不可能滴,不过让朕早作定夺是可行滴。

康熙马上就作出了决定:“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为户部尚书。岳希为镶白旗汉军副都统。隆科多之子岳兴阿为御前侍卫。”

胤禔石化了。康熙一点面子也没给他。

胤禩也石化了。康熙太给他面子了。

众阿哥都石化了。老八太有面子了。

直到出了乾清宫,胤禩脸上挂着标准的笑,脑子里还浆糊着。

这几项任命根本就不是他提给佟国维的,但却是对他最有利的!阿灵阿、岳希、隆科多,统统是对他很客气的人。

问题是,他根本没提名岳兴阿,他知道隆科多根本不喜欢这个儿子,更看中宠妾所出之子玉柱。而玉柱,刚刚会走路。佟国维也不会提名自己的孙子,以胤禩的人脉,根本没有人提名岳兴阿!

但是别人可不管这些,谁不知道老八跟这些人关系很好呢?

佟国维一脉与禩贝勒府越走越近。

岳希是岳乐之子,八福晋的舅舅,理由就不用重复了。

还有阿灵阿。

胤俄还没分府,依旧在宫里住着,因没大婚,差事也没领几件,又不似胤禟有个分府在外的同胞哥哥,可以打着看望的旗号出去鬼混,他与外臣接触极少。即使是亲舅舅,如果你有这么个极品舅舅,也很难跟他亲近得起来。

偏偏胤禩就有这样的本事,把各路鬼神都聚到自己的旗下,极品如阿灵阿、稳重如佟国维、狡猾如王鸿绪,居然都跟他关系很好,铁杆得让人吐血。阿灵阿与胤禩投契,亲外甥胤俄尚且要靠后站一站。兄弟间人头能打出狗脑子的如景熙与玛尔浑都站在他一边,简直是人间奇景。

康熙坐在乾清宫里笑,老大、老八,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可要好好把握,都不要走岔了道。

乾清宫里,天色渐渐透亮了。有太监上来准备皇帝出发听政了,魏珠已经开始抖康熙的玄狐大氅了。

胤礽起身,帮着康熙穿衣服:“汗阿玛,儿子随您去诣陵了,弘旦还在乾清宫里住么?我怕他压不住。”绝口不提那些诡异的任命。

康熙侧目道:“他自是与朕同行!”

胤礽更想问的是,京里交给谁,不过,他识趣地闭上了嘴,汗阿玛越发让他看不懂了。不过,胤礽有条万能守则:现阶段把自己放到二把手的位置上就好。

很乖很乖的太子完全不知道,在他闭关的这两天里,他汗阿玛的内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有话要说:

总觉得胤礽只所以被那么多人下黑手,不仅仅是位置太靶子了,还有他自身脾气不太好、跟索额图绑得太紧的原因啊。大家怕他上台之后日子不好过,只好先把他搞掉。

绕晕儿子上坟去

不论皇子们想法如何,毕竟个个根基尚浅,哪怕是最有人缘儿的老八、最脚踏实地的老四不过封爵建府三年而已。老大倒是很早就接触外臣了,然而他的情况可以用政治课本上的一句常见的话来形容:石头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以此类推,咳咳,历史上那位胤礽同学倒是鸡蛋了,但是他爹太热爱他了,最后把他煮熟了。

现在的皇子,包括各方面日渐成熟的皇太子,兄弟们捆在一块儿使劲儿也干不过龙椅上坐着的那个老家伙。

扯远了,反正康熙一出手,几道任命下来,把儿子们全都打晕了。别说没有直击案发现场的胤礽了,就是直接中招者胤禩、旁边者也是康熙的靶子胤禔、其余酱油党三四五七,也不知道这老爷子在想些什么了。

乾清门前,胤礽百思不得其解。别想了,打不通任督二脉那是想不出来的。没看到你家哥哥弟弟们个个晕头转向的么?

胤礽想不通,只好在给张英送行的时候请求泄漏内幕消息。

张英以其一惯风格答道:“圣上乾纳独断。”他谁的话都没听,是自己的打算。

难道是要一意栽培老八了?

“八弟瞒得我好苦!”有事埋在心里绝对不是胤禔的作风,这不,忍了一天就忍不住了,找上门来了。

“大哥何出此言?”胤禩至少出席了两场庆祝活动,正在疲惫的时候又被兴师问罪。

“汗阿玛要栽培你,你早说与我又如何?何必叫我出丑呢?”

“大哥,”胤禩苦笑着,“我有何德何能,令汗阿玛悉心栽培?我是想要保举门人去苏州的,那里富饶,离京又远,不易被御史盯上。”点到即止,俺爱钱不爱权。

胤禔满眼疑惑。

胤禩酒喝得不多,却是空腹饮下的,胃里有些难受,打起精神应付胤禔:“汗阿玛对咱们兄弟,哪个又不是栽培呢?”

胤禔哼了一声:“不必绕弯儿了,我直说了罢。岳希自不必说,阿灵阿与你交好,佟家也视你为知交。你怎不告诉我一声,也省得我自讨没趣儿。”

胤禩暗暗叫苦,他虽也觉得康熙对他有提拔之意,却不想跟胤禔结怨,摸摸鼻子,抽出一份草稿:“这是我写的折子的底稿,大哥信与不信,就算咱们的交情了罢!”

胤禔看完,上面确实写着大部分自己要荐的人名。

胤禩不等他再发问,决定速战速决,然后喝点热汤暖暖胃:“汗阿玛他老人家想的什么,又岂是我们可以猜度的?京里谁与谁攀不出个八代亲来?交好?又有几个是交恶的?八旗里随便找出个人,我都能把他跟随便哪个阿哥连上关系,你信不信?”

不管从智商还是情商上来看,胤禔都不是胤禩的对手,两人相逢,胤禔被牵扯着鼻子走。胤禩这话也不纯是忽悠,选秀制度与旗汉不婚的规定,使得人口本就少的旗人不得不内部解决问题。

胤禔接受了这样的解释,只能认为自己倒霉,明珠又病得不是时候。胤禩缓一口气,一锤定音:“我是大哥看着长大的,您从小护着我,汗阿玛要真是栽培我,我又岂能忘了大哥?定唯大哥马首是瞻。”

胤禔已经信了九分,恰在这里,门外一声狮吼:“你们在这里站桩子呐?贝勒爷不擅饮酒,这会儿一准正难受着呢,你们还快把醒酒汤送上!”

胤禔能跟胤禩耍横,却不好跟八福晋扛上,除去大伯子小婶子之间的避讳不说,八福晋本人也很难惹。胤禔落荒而逃:“你的脸色确实不好,好生歇着,我先回家了。”

出门撞上八福晋,胤禔都不敢看她的脸:“弟妹,八弟在里面,你快去看看他罢!”

听到八福晋在后面说:“大哥,您别走啊,他就是再不舒服也不能不陪您说话啊~”

胤禔逃得更快了。td!下次一定带老婆来绊住这婆娘!

胤禩出色的公关能力发挥了作用,使得他与胤禔之间的隙缝又被一床被子掩了。不到万不得已,胤禩不想“衅自我开”,最好是胤禔自作孽被别人干掉了,然后他继续当个好弟弟,踏着哥哥的足迹前进才好。胤禩自认也是堂堂皇子,一点也不想被他大哥这个二货指挥来指挥去,你指挥着能打羸也就罢,偏偏指挥人家去犯二!

他又吃不准康熙的心意,再想上进,八阿哥再对于太子之位的想法也还是非常朦胧。他比胤禔要理智得多,太子失德,他可以一搏,因为太子倒了,剩下的大家资格都差不多。太子坐得稳了,他就要自保,最好是太子上位了,既使因为胤禔的关系而讨厌他,也碍于其势力不能动他。

胤禩决意继续糊弄老大,加速从老大那里撤离,寻个机会,等着老大发怒,然后两人从此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胤禔的智商,激怒他很容易,到时候自己要当作很委曲求全,但是老大死活不愿意原谅。

既从泥潭里拔出了腿,也是间接向所有人表示,我从此跟他不是一路人。当然,当面见到这个大哥,他还是会有礼貌的,对侄儿侄女他还是会慈祥和善的,对于钟粹宫的妃母他还是会尽心孝顺的。

此后,胤禩不动声色地在自己的圈子里交际,东游西荡,与胤禔相处的时间倒是少了。他的行动犹如一道旋风,打着圈儿,展示了自己的交际圈子,跟胤禔有交集(废话,京城就这么大),重叠的部分却不太大。终使康熙和胤礽把他从胤禔那一党里摘了出来。

这些都是后话了,因为

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星星,都是n久前它们的样子,如果隔着一光年,那就是它一年前的样子,以此类推。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隔着n光年!不是明月太迟钝,需要时间来反应。

像交际这样的事情,不是吃一两顿饭就算完成了的,其时间跨度以年为单位。所以现在,康熙看他还是有些不满意,跟老大太近了,有些结党嫌疑,他还要再观察考验。

过了几日,就进入了康熙四十年的十一月,康熙又叫大家过来说话。

乾清宫里,康熙高踞于上,沉默地看着站成两排

的儿子。年轻的时候生怕儿子少,拼命地生生生生生,为了生太子把皇后都给生死了。现在儿子多了,成年的都得排成两排来站。看着高矮胖瘦不等的一把十几个儿子,康熙心中不知是喜是忧。

儿子长大了啊!

以前发出这种感叹,心里很是得意的,现在发出这种感叹,就掺进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了。至少,他家大儿子很不安份。

作为父亲,康熙还是愿意再给胤禔一个机会的,虎毒不食子。哪怕知道他很矬,哪怕曾经一次一次地给他收拾烂摊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康熙是皇帝,也是父亲,在露出狰狞面目之前,他是很乐意做个父亲而且还是个好父亲。

同样的,对于其他还很乖的儿子,他也乐意让他们发挥才干的。在这里,作者要重申一句话,人口数量一直是制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养了这么多儿子,不用白不用!但是用之前呢,最好还是考验一下。不仅是考查其办事能力,更要掂量掂量他们的本心。

除了一个多次监国的太子,康熙认为其他人的能力是需要再锻炼的。同时,人一旦有了权势,得意了才能忘形,才能显出本性来。

康熙在儿子们已经有些不安的时候宣布了决定:“后日厄鲁特策妄阿喇布坦的贡使到京,三阿哥胤祉代朕赐宴。冬至日,皇太子胤礽于圜丘祀天。”

康熙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眯着眼看着儿子们,胤禔面有不愉之色,胤祉脸上染上了兴奋。胤礽类似的工作做得多了,倒是波澜不惊,与胤祉一同立于康熙面前保证完成任务。

康熙没叫他们重新站好,而是继续说:“丁未日,诣皇太后宫行冬至庆贺礼后朕将诣陵。”这个消息是大家已经知道的,礼部、銮仪卫等处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只是随驾成员名单还没有听到过。

诣陵是个有一点政治意义的事情,尤其是跟着皇帝去上坟。大家都想给自己添点光彩,盼着自己被带去,不由集中了精神来听。康熙也不卖关子了:“皇太子允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皇孙弘旦随驾,”他点一个名队伍里就出来一个人站着,继续点、继续出列,“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会同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二子胤祹,分做两班,轮宿宫中办差。”

嘎?

以往皇帝出行,太子监国。要是偶尔把太子带走了,在京郊自是无碍,要是再远些,就是大学士们代掌,现在居然让大家来看家?

众阿哥心潮澎湃,皇太子心里发苦。好么,一个未去,又来一堆!还好不是独让胤禔监国,要不然他该怀疑他汗阿玛是不是要干掉他了!

“儿臣遵旨。”

回到家里,该收行李的收行李,该挽袖子作准备的挽袖子,其中又以胤禔为甚。情报送上来,看得康熙心烦不已,他就不能老实一点,少搅和一点么?

胤礽也是属于要收拾行李的人,回到家里,看到老婆的大肚子,他很是犹豫:“我与弘旦要伴驾诣陵,再过三五天就走,你……叫石文英的夫人来陪陪你罢!”

因为华善的丧事还没过百日,西鲁特氏还带着重孝,现在不能进宫。胤礽取了个折中方案。

淑嘉道:“孩子都生过两回了,我也不怕了,倒是你,大冷天的出门儿,可以小心。”诣陵,这一回诣的是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淑嘉很担心胤礽心里过不去坎儿。不过,这回上有老、下有小,应该心情会好些罢!

好个大头!皇太子正忧愁着呢,弟弟们得到重视,可以开始发展势力了,必须会抢占地盘,既使没有夺嫡之心,也很妨碍皇太子的发展进步。打个比方,某清官,原本很可能会被皇太子发展成铁杆的,结果遇上了更板正的四阿哥,成了四爷党了,那他对着皇太子就会量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到时候皇太子哭都来不及了。

不过这不是皇太子能够抗议的,他是二把手,原则上,天下还是他爹的,他爹想要栽培谁,不需要通过他。我忍!

带着儿子陪爹上坟去!

康熙这一行,既是年前上坟,也是心情不好求顺毛,还有把儿孙带去显摆一下求保佑的意思。

第一天刚出发的时候,皇太子与弘旦跟着康熙在围得严实、加了暖炉的御辇里陪康熙,苦命的四、十三、十四在外面冷呵呵地骑着马,人和马都呼出一团一团的白气。

吃过饭,太阳升起来了,天依然冷,康熙把儿子孙子一起赶了出去:“你们也要练一练才好。”讲起苦难家史、开忆苦思甜大会,当年在关外的时候,老祖宗们如何如何。

说得胤礽和弘旦抱头鼠蹿,觉得不出去冻上一冻简直就是不孝到家。

胤禛、胤祥、胤祯是当过弘旦老师的,弘旦自此对他们都是亲近又恭敬:“四叔好、十三叔好、十四叔好。”说完,还往后两个身边更凑紧了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