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

果,这只小鸟搬到东边的树林里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又开始搬家了。

“人贵自知”,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反省自我,就如同故事中小鸟一样,无论跑到那片树林,都会犯同一个错误;最终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在匆忙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不自知,是一个人的最大悲哀

不自知,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哪些是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否则,只会闹出更多的笑话,甚至导致惨败的下场。

一只没见过世面的小青蛙听见外面一阵“哞哞”声,于是就左顾右盼,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他看见路的旁边有一头正在喝水的牛,便好奇地对大青蛙喊道:“哇!那边有只怪物!长得又高又大,头上还有两只角呢!说话的声音简直是震耳欲聋。”大青蛙听了便对它说:“傻瓜!那是一头牛。它其实也只不过比我高一点而已!”小青蛙看看它说:“你就别开玩笑了,你怎么可能比得过它呢?”大青蛙不服气地说:“你不相信,让我变大给你看看!”于是大青蛙鼓足了力气,涨大身子,然后对小青蛙说:“怎么样?差不多了吧!”小青蛙笑着告诉它:“呵,还差得远呢!”于是大青蛙又拼了命地吸气让肚皮涨得更大。结果小青蛙还是不停地摇着头。大青蛙为了不甘示弱,一再地吸气又吸气。突然,只听“啪”的一声,大青蛙的肚皮被撑破了。

而下面这只蝙蝠更是夸张。这只蝙蝠由于懂得一些天文常识,就越发骄傲起来。它批评大象个头虽大,却大而不当,反而因此行动笨拙缓慢;看见活蹦『乱』跳的兔子,就说它虽然跳得快,却不懂声呐和气流的原理,光在那儿胡『乱』跳着;它更不能忍受鸡有翅膀,却不懂得怎么利用它飞行……蝙蝠一天到晚都自以为是地说:“为什么这些家伙们都这么无知又一无是处呢?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一天,蝙蝠不小心掉到河里了,由于他不懂得游泳的技巧,结果就被活活淹死了。

大青蛙和蝙蝠的故事都是在说明同一个道理:不自知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蝙蝠虽然懂得天文地理,了解其他动物的优点和缺点,却不了解自己缺点或者说看不到自己弱点,最终才落得个被淹死的下场。

因此,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避免不测的发生。而要想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双眼睛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或孤芳自赏,或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自我完善。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了这些,青少年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青少年在认识自己的时候,要理智、全面,不能偏激。因为偏激会使一个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变得狭隘,不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难免不会发生错误。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青少年必须要从内心的偏激中走出,切不可感情用事,一意孤行。

9认识自我,把握好“航向”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将会驶向哪里,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作为一名有志向的青少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学会认识自我,选择自己的方向,确定人生航程的方向。这样,在上路的时候,你才不会害怕暴风雨的袭击,因为你知道自己将会驶向哪里,你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航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

在坎坷的生活经历中,在复杂的社会境遇中,你们就要学会认识自我,认清当时环境中的自我,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

诗人纪伯伦曾借别人之口阐述说:“认识自我是一切认知之母,我应该认识自己。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外貌、分子和原子。我应该除去覆盖在自己心灵秘密上的帷幔,抹掉心灵深处的装饰,还应该弄清我物质存在中精神存在之涵义,我精神存在中物质存在之隐秘。”

认识自我,认清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的确,正如诗人尼采所说,认识了自己的人,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认识”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抽象的词语。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了“认识”而发现了人类的文明和真理。然而,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同时,又有谁知道“认识”自我比这些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