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如果你总是斤斤计较,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不仅与同学搞不好关系,还会使你产生一些盲动的行为,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要宽容地对待同学,这样大家都会喜欢你,从而,你也容易摆脱心灵的枷锁。
3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与人相处时应该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从而,你就会摆脱心灵的枷锁。
4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平时,学习过后,要多参加一些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这样一来,你就会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心灵的枷锁自然也就摆脱了。
5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作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你要充分挖掘自己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有了远虑则无近忧,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自己一时的得失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你能够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这样,你对一些人与事就会容忍和接受了。
许多青少年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想摆开包袱,轻松地向前走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生活中也许有着断断续续的黑暗夜晚,但是,走过黑夜,清晨的阳光依然灿烂。青少年朋友们,摆脱心灵的枷锁,走进阳光,你的心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和激情,快乐也会永远伴随着你。
3嫉妒是扎在心灵上的一根刺
陶铸有名言云:“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心宽是化解嫉妒的一副良『药』。一位名人也说过:“嫉妒是扎在心灵上的一根刺。”对待嫉妒,要心胸开阔,能悦纳大千世界的各种『色』彩。正所谓“世上本无妒,庸人自扰之”。尤其是青少年,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应学会知足,知足才会常乐也。
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
培根说:人类“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是嫉妒。”生活中,人们常常不经意地落入“嫉妒”的陷阱中,深受着它的困扰,而无力反抗,然而制造这个陷阱的往往都是他们自己。嫉妒是什么呢?嫉妒是人的本能,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也是一种以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为指向的带有敌意的心理倾斜现象。强弱共处,它往往出现在那个相对弱势的人心理。嫉妒是心灵的地狱,这种心理情绪的特征是:不能认可他人比自己强,只能陶醉于他人不如自己或以他人的失利为满足的情感体验之中。
嫉妒就像一柄双刃剑,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有嫉妒心的人,自己没有成就某事的能力,就极力低估他人的成就,贬低他人的不俗,在伤害别人的同时,把自己搞的也是一塌糊涂。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诗人艾青说:“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现实生活当中,有些爱妒忌别人的人就是生怕别人超过他,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好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当别人有了成绩、受到别人的赞扬时,他不但不虚心学习,而且还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乱』了心智,影响了判断能力,『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更『乱』了方寸。把大多的时间用在了勾心斗角,从而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前途受累,结果呢?什么没得到,反而失去的更多。嫉妒不仅伤人而且误己。
嫉妒是一把火,烧毁自己的同时也伤害别人。所以说,嫉妒别人是同折磨自己紧紧联在一起的。你在嫉妒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折磨自己。长存嫉妒之心的人,其心理很难平衡,植物神经容易紊『乱』,生理功能随之波动,心身健康由之损害,疾病滋生矣。尤其是心理疾病:心神不收、专攻心计、劳心烦神、睡眠不宁、心情焦急,魂难守舍……可能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乘虚而入。青少年有竞争意识,不甘于认输是好,但是不可将积极的思想变为邪念,让嫉妒有机可乘,在你脸上写满沧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在不知不觉中将你推向痛苦的深渊。
扑灭嫉妒之火
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给人带来灾难,它有着天然贬低人类尊严的居心和能量。因此,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就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嫉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嫉妒虽不至于被视为某项罪行而遭绳之以法,
充满忌惮的人类仍把它看得比寻常罪行更可恶、更不可赦。嫉妒是一个人自私、狭隘、平庸、虚荣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它还可能把人引向犯罪的道路。因此,青少年们一定要远离嫉妒,哪怕心灵中产生的只是嫉妒的火星,也要及时将其扑灭,绝不能让嫉妒之火烧毁你的灵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应该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解铃还需要系铃人,要消除嫉妒心理必须从自我的控制和调节开始。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具体表现时,能够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样的话就可以端正心态,消除嫉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