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部分

生及危害

所谓易怒就是火气大,爱发脾气,遇到一点小事就怒火中烧,它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是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有的同学在学校对同学的态度很温和,显得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可是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父母,稍有不遂意,就大发脾气。也有一些不但在家里这样,在学校对老师和同学也动不动就顶撞和冲突,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所以说,青少年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这种消极的情绪,就很容易给生活带来困扰。

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喜欢同别人发生冲突或是在发脾气时砸东西;相反,也有一些同学在类似的情况下则表现得比较克制。其实,易怒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产生也是有许多原因的。

1自然反应。青少年在学习压力空前繁重的情况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结。而愤怒则是他们用来自我保护的情绪,是一种防御措施,因此,他们在缺乏自信或感到害怕时,往往会通过愤怒来掩饰自己的其他情绪。这就是那些有过不幸遭遇的青少年容易动怒的原因之一。

2心理因素及生理因素。心胸不够宽广,期望太高,心态失衡,思维极端,容易冲动等。其生理因素则是,血『液』中调节情绪、控制行为有关的物质——5-羟『色』胺不足等。它与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的饮食习惯等有关。

另外,环境的影响如气候与噪音也会使他们产生易怒情绪。青少年表现易怒形式非常明显,如一发火就骂人、砸东西、情绪反应不理智、不会开玩笑、遇到任何小挫折都只会发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听不进别人劝告……这些反应对己对人都是有极大伤害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有易怒现象的青少年,在交际中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学生,胸怀大志,才华满腹,既有条件,又有超人的能力。但是,他们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甚至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和负面教材。而这些都是由易怒所致,有了这种情绪,同学们当然是离他越远越好。所以,即使是再好的千里马也会被易怒所牵制。

2发怒是莽夫所为,是无能的表现,是一个人低修养的表『露』,发怒时,血『液』循环加快,情绪激动,不由自主地就会同父母高声争吵,有时甚至还动手伤人或自伤,这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夫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青少年该如何摆脱易怒

当青少年面临着无由而来的怒气时,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其实,很多时候,生气是由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所以,在生气时,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常常进行自我反省。人总是在自省中认清自己的,并且决定自己不生气。相信自己能做的到。在面对怒气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摆脱发怒的情绪。

首先,要回忆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的怒气是否有道理。也许在这些思考当中,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候明显的是无理取闹。所以,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情境转移。火儿上来的时候,对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越看越气,越看越火,这时可以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最好再能和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听听音乐、逛逛商店、打打球、散散步、看看电影,或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几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写篇长长的日记抒发感受。这样你就会渐渐地平静下来,不良的情绪就被宣泄掉了。

第三,要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加强道德修养。生活中你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往坏处想,结果就是把事情越想越坏,越来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要想熄灭心中之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自己养成对人要宽容大度的胸怀,将心比心,不斤斤计较的习惯。当遇不平之事时,也应该心平气和,冷静地、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言行之所错,而不应该迅速地做出不恰当的回击,从而剥夺了对方承认错误的机会。所以,在生活中,要经常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行反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完善与提高,如此方能自如地克制激动情绪,也就不会遇事即刻弹跳起来,大发雷霆了。

第四,做情绪的主人。从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上可以看出他的人格是否成熟,他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能很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他能够积极地、建设『性』地处理情绪方面的问题,而不被消极的情绪所左右。那么,他就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当心中无名火起时,就要及时给自己警告:注意,克制,再克制。往往有一两分钟,你就能够稳住情绪,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产生不理智的行为。

第五,当你的心中被怒气与愤懑填充,内心充满不快和敌意时,如果你能先检查一下自己,谦虚点,火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